>>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4 -> 新春走基层 -> 要闻
“宝山”寻宝
2024-01-28 08:42:45   
2024-01-28 08:42:45    来源:宁夏日报

  四九隆冬,罗山进入一年中最萧瑟的时节:半个多月前的积雪仍未消融,草木多枯黄,鸟兽鲜露头。

  “这和罗山独特的气候有关,山里核心区降水比山外充沛,温度也低,让这里的‘冰雪味儿’更足。”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副科长蒋建成解释说。眼下,山泉水已冻结,为山中再添了几分寂寥。

  连日来,罗山最低气温逼近零下30摄氏度,可巡山工作却没有丝毫松懈:这里的护林员每日都要巡山。这里是宁夏三大天然次生林区之一,以青海云杉、油松等为代表,拥有无脊椎动物1008种、野生脊椎动物229种,是宁夏中部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罗山周遭分布着20个护林点,有60多名护林员轮班值守,悉心保护好这座“宝山”。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罗山东麓,跟着红庙护林点护林员仇伟巡山,来个“宝山”探宝。一行人初来乍到,就惊出了一群鹅喉羚,共有3只,这可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精灵在草丛中驰骋,姿态轻盈,躲避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当天下午在罗山东麓东风护林点,再次邂逅鹅喉羚群,同样是3只。记者不免恍惚:“到底是同一群,还是另一群?”但可以肯定的是,罗山不愧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56岁的护林员祝志文,守护罗山25载,眼下值守在东风护林点,这里临近红庙护林点。经过去年翻建,东风护林点内外簇新,前有硬化院,后有红瓦房,布置温馨得很,完全就是家的模样。祝志文等3名护林员也是以点为家,一个月里大部分时间都与罗山为伴。

  记者跟着祝志文去巡山,沿着东风沟向罗山核心区进发,道路两侧遍布着梭草、针茅等野草,不难想象盛日时的繁茂之景。这有赖于罗山全域封禁之功:20多年来,这里迁走了山麓居民,并严禁无关人员入内,自然修复成效显著。

  终于抵达罗山核心区。记者一行下车步行,进入与人齐高的灌木丛中,沿着护林员踩出的蜿蜒小径鱼贯前行。路面被积雪覆盖,上面连绵着一串脚印,经祝志文辨认那是野兔踪迹。越走积雪越厚,逐渐逼近鞋面。走出灌木丛后,油松林将一行人等遮蔽,祝志文断定来到罗山北坡——罗山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阴面蒸发量小,土壤更加潮湿,反倒有利于乔木生长。

  “罗山有着典型的群落垂直分布特征,从山下到山上依次分布着草本、灌木、乔木——这种更替,咱们一路上都有见证。”蒋建成告诉记者。

  东风护林点巡护结束,已是下午2点。记者作别祝志文,再沿同红路穿越罗山,来到西麓的新庄集管理站,这里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境内。新庄集管理站下辖7个护林点,共有21名员工。临近傍晚,员工们陆续回到新庄集管理站,结束了一天的巡山任务,但监控室的值班员却丝毫未曾松懈。

  面对记者,吴学文、施兴文、闫旭文等员工谈论最多的还是有关野生动物的趣事,他们将豹猫幼崽称为“豹猫儿子”,说吃肉的动物都“贼”得很,绘声绘色讲述豹猫在树洞中偷吃鸟蛋的故事……说话间,这些护林员们相互插科打诨,以动物名称戏称对方,大家会心一笑,一天的疲劳消减了不少。

  长年累月间,罗山护林员将动物当作朋友,也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植心底——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至高境界,也是记者在这座“宝山”中探寻到的无价之宝。(记者 杜晓星 杨志挺 见习记者 哈 玲 杨玉瑛)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邵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