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摊主兰丽红现在一天能比过去多卖好几十元钱,为啥?
木耳种植大户杨珍不但新买了灭菌柜,还硬化了生产场地,凭啥?
源牛(宁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郭芳芳急着“招兵买马”,干啥?
在泾源县,这3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答案却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路。
昔日,这片土地是王昌龄笔下的“八月萧关道”。千年之后,泾源县已融入四通八达的现代路网,曾经的“险关”成了造福百姓的“通途”。
“摊位前的生面孔多了起来。”道路通畅的好处,S101线公路旁的辣条摊主兰丽红最先感知。“路修得平平整整,大车小车都愿意停一停。”11月12日,她一边麻利地招呼客人一边说,“一天下来,能多卖好几十元钱。”一旁,卖麻花的马忠强把玻璃柜台擦得锃亮:“路好了,来旅游的人多了,我这老手艺也成了‘抢手货’。”
路的这头,连接着大湾乡牛营村的田间地头。木耳种植大户杨珍最近正忙着改造生产场地,新购置的灭菌柜已经到位。“路通,财通。”杨珍站在村口的G344国道旁说,“以前路不好,客商进来费劲,新鲜木耳也怕磕碰。现在大车能直接开到地头,外地客商顺着国道就来了。”今年,牛营村种了7万多棒木耳,预计收入32万元左右。
路的这头,连接着源牛公司的现代化车间。车间里生产线排满,负责人郭芳芳正为招兵买马而奔波:“订单催得紧,分割师、包装师都缺人。”路况好了,冷链运输的时效就有了保障,“泾源黄牛肉”才能鲜嫩地端上外地顾客的餐桌,公司每天发往6个城市的货量稳定在10到12头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织密路网惠民生。“十四五”以来,泾源县公路建设持续提速,一场“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全面铺开。近3年来,累计提升改造道路237.141公里,整合资金9193.6万元。仅去年完成的96.597公里提升项目,就让S101线泾河源段等众多样板路旧貌换新颜。截至目前,泾源县通车里程已达928.6公里,7个乡镇全部实现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目标。
农村公路不仅是出行路,也是产业路。路通了,兰丽红、杨珍、郭芳芳……更多群众的生产生活都改变了,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越走越宽。(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师越 见习记者 杨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