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或许是萦绕很多人一生的心头之殇。
仅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被打的孩子左眼濒临失明的边缘,很有可能再也看不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打人的孩子呢,原本失衡的家庭更加矛盾丛生,拮据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也很有可
能自此终止。
如此结局,给双方家庭造成的阴霾或许会伴其一生。眼下正是中考前夕,我市A中学的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走进八年级(1)班教室,角落里一张孤零零的课桌椅格外醒目,它的主人小华(化名)已经很久没来上课了。此时,他正躺在我市某医院的病床上,等待新一轮眼部手术。14岁的小华万万没想到,好端端的放学路上,会突遭一场横祸。
那是2018年的3月30日。下午放学后,小华匆匆收拾好书包往校门外走去。今天,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父亲了。“放学早点回家,不要在外面瞎晃。”下午出门时,母亲这样叮嘱他。
骑着自行车一路疾行,很快,便骑到了我市B中学附近。
此时,也是B中学放学时间,这条路上学生很多,三五成群地走着,小华不由放慢了车速。
忽然,他的自行车后轮被别了一下,小华差点摔倒,他一手捏紧车闸停稳了自行车,扭头看去。“小子,还认识我不?”一句挑衅的声音传来。小华定睛一看,对方穿着不知哪所学校的校服,容貌似乎有些眼熟,但却一时想不起来。“你谁呀?”小华口气也很不善。
“没事肯定不找你,找你肯定有事,今天我就让你认识认识我是谁。”对方怒气冲冲地说道。
话音刚落,对方的身后便冲出来六七个穿着各色校服的中学生,将小华团团围住。他们二话不说,你一拳,我一脚,往小华的身上、头上、脸上踢打起来。小华奋力反抗,但一拳难敌四手,何况还有八人之多。很快,他便被众人打倒在地,因为场面混乱,他根本看不清状况,只感觉到无数只脚向他踢过来,每一下都是那么用力,身上阵阵疼痛。忽然,他的左眼一痛,感到一个很重的力道击中了他的左眼,痛得他当即用手捂紧了眼睛,大声嚎叫,一股湿热黏稠的液体顺着指缝流淌下来。
小华的嚎叫让很多学生停住了脚步。但是慑于这伙暴力青少年的蛮横,大家只敢远远地站在一旁,生怕殃及自身。
“住手!都别动!跟我们回派出所!”忽然,一声断喝制止了这场暴行,一辆警车停在路旁,从车上下来几个民警,果断处置了现场。
原来,就在几个来者不善的少年刚刚拦住小华,将他推搡到路边时,就有好心的路人担心小华势单力薄吃亏,偷偷拨打了110报警电话。8名打人的孩子全部被带到了大武口区公安分局朝阳街派出所,而小华则被火速送往医院救治。
小矛盾埋下祸根
在某医院急诊室里,经过紧急处理,小华的左眼暂时保住了,但视力却大受影响,除了能够感知些许光亮外,什么也看不到。
接到电话匆匆赶到医院的小华父母被眼前儿子的惨状惊呆了。看到下午出门上学时还活蹦乱跳、生机勃勃的儿子,转眼变成了这副模样:衣服上、脸上血迹斑斑,鼻青脸肿,眼睛青紫,肿得像个桃子,身上青紫一片,点点淤青触目惊心。母亲心疼地“哇”的一声哭起来。而许久不见儿子的父亲也鼻子一酸流下泪来。自己这么辛苦在外打工,省吃俭用、漂流不定的不就是为了儿子么?可眼下,儿子竟然被人打成了这个样子,还不知道眼睛视力能不能恢复,万一以后一只眼睛瞎了,他以后的人生该怎么办?他才14岁啊!
看着病床上因为麻药的作用陷入昏睡的儿子,父亲默默地流着眼泪,越想越伤心,也越想越气愤。“他们把我儿子打成这样,不能轻饶了他们。”他紧握双拳,愤慨地下定了决心。
当小华醒来时,他看到了一脸关切的父母。“小华,他们为啥打你?你咋惹他们了把你打成这样?”母亲伤心地问。
“叫你一天天不学好,就跟这些打架斗殴的孩子混,这回好了。”父亲心疼之余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小华的父母早些年在某企业上班,后因企业不景气,双双下岗自谋生路,奔波生计,日常对小华的教育难免缺失,造成了小华在学校不思学习,整天混日子,打架的事情也偶有发生。所以这次,父亲首先埋怨起儿子来。
可小华却是一脸委屈:“这伙人我根本不认识。”
“他们说原本要打的人不是你,在市B中堵另外一个学生来着。结果那个人没堵着,刚好看到你了,其中一个叫小峰(化名)的人说你跟小美走太近,看不惯要教训教训你。”一旁的民警说道。
民警的话一下子打开了小华的记忆闸门。那是寒假期间,小华和同学在街上闲逛时被小峰拦住了。“你是小华吧?认识小美不?警告你,离她远点。”小峰说道。“你是谁?哦,听小美说有个叫小峰的人老纠缠她,那个人就是你吧?”小华很是不屑地说道。
“你说什么?有种你再说一句!”被当众扫了面子的小峰立刻像点燃的炮仗般炸了起来,作势就要动手打小华。一旁小华的同学赶忙拉开二人,诚恳地劝说小峰道:“你真的搞错了,小美跟小华就是同学而已,不是你想的那样。”
小峰半信半疑地收了手,撂下一句“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让你好过,等着吧”,悻悻离去。
就为这么点莫须有的小事,自己的儿子竟被打成这样?听了小华的讲述后,小华父母纷纷表示,“一定要依法严惩那几个打人的人,要他们接受最严厉的处罚,赔偿并且道歉。”
历尽艰难成功调解
经鉴定,小华为二级伤残,左眼几近失明。小峰等8人被羁押在市看守所。此案民事赔偿部分转至大武口区司法局锦林司法所调处委员会处理。
接手后,调委会调解员付振荣发现此案调解难度非常大。“这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暴力致人伤残案件,此案件涉及当事人众多,伤害后果严重。”付振荣说,“不仅如此,8名学生有一半都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家长有的在灵武上班,有的在大峰矿上班,有的在固原务农,根本无法集中调解,只能一个个联系,一个个调解。”
调查中,付振荣了解到这8名当事人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是家境贫困,要么是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孩子长期处于缺爱的成长环境里,导致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在校成绩普遍不好,存在抽烟、喝酒、上网打游戏等恶习,法律意识淡薄,哥们义气重。“这8名孩子年龄在15岁到17岁之间,分别来自市A中、市B中、市C中及D学校。虽然学校不同,但有的住在同一个小区,有的是同一所学校,加上都缺乏家庭关爱且不爱学习,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经常放学后不回家,聚在某一同学家里或者网吧里。这次他们原本是受市B中的小军(化名)指使,在B中附近堵一个叫张某的男孩教训他。结果那名男孩一直没出来,恰巧看到了经过B中的小华。C中的小峰因为一个喜欢的女孩曾和小华发生过口角,这次没等着小军的‘仇人’张某,但看到了自己的‘情敌’小华,所以就想趁机给小华个教训。结果几个孩子一动手,下手没个轻重,造成了严重后果。”付振荣说道。
调解中,付振荣了解到,小华家境贫困,父母为了给小华治眼睛已经花费了近7万元,后续治疗更是一笔庞大费用。为此,小华父母提出了每家承担5万元赔偿的要求。考虑到8名学生的家庭条件也普遍不好,要他们一下拿出5万元比较困难,调解员采取了“背靠背调解”“心理劝导+法律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解,先进行部分赔偿给小华治病,稳定事态,待责任划分清楚后,再按照实际治疗费用按承担责任的比例,以“多退少补”的方式进行赔付。
经过冗繁的调查、取证、调解,最终,这起因校园暴力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前期民事赔偿部分圆满调解成功。8名当事人家长均表示今后会对孩子严加管教,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对小华进行积极赔偿。由于小华的治疗尚未结束,还需花费不菲进行后续治疗,以及小峰、小军等8名孩子的法律责任尚未明确,调解员给出调解建议:根据各家庭经济条件及认错态度,8位家长分别向小华家长赔礼道歉,并当场支付2万元至3.7万元不等的治疗费。待小华治疗完毕,再按照实际治疗费用按各自所承担责任的比例进行赔付。而受害人小华的父母也放下怨恨,考虑到加害人均是未成年人,应该给他们一个继续上学受教育的机会,出具了刑事谅解书,希望孩子们能减轻处罚,早日回归校园。
2019年4月25日,法院审理判决,8名学生被分别判处3至4年缓刑,其中6名学生属大武口区锦林街道办事处辖区,被判处在锦林街道办事处社区进行社区矫正管理。
记者手记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件件令人瞠目、扼腕。就像这起校园暴力致人伤残案例,受害者左眼恢复无望,也许再难重见光明,家长痛彻心扉,拮据家庭雪上加霜;施暴者追悔莫及,悔不该被所谓的哥们义气所累,害人害己,一心想要重新回到学校,继续求学。然而悔之晚矣,法律终不会放过触碰底线的人,即使是未成年人,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深刻教育,深刻到足够影响一生;而对家长们来说,也同样是一次深刻教育,无论工作再忙、家境再贫困,都不是家长疏于管教子女的借口,毕竟从古至今“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的事例比比皆是。切记:千万不要等到铸成大错,才发现对孩子的教育太少了。
生而为人,务必善良。让我们拒绝暴力,远离暴力,还校园一片净土,还世间一片光明。
(记者 朱玉浩 通讯员 付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