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首席记者 强永利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某种情形下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一定经济补偿或赔偿。这些都是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是,出现下列10种情形,即便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也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情形一】
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
在试用期间,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单位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同时,提醒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注意。
试用期期间的规定要合法。即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发》第十七条。
确定实际试用期间。试用期间可以约定,但不能超过法定最长期间。
确认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单方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前提条件。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情形二】
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
章制度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当然,用人单位要满足三个条件:
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合法、合规、合理,且通过民主程序公之于众;
劳动者的行为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单位辞退劳动者,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且按照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
【情形三】
劳动者严重失职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情形四】
劳动者兼职
劳动者兼职,对本职工作有严重影响或经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有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一是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如果影响轻微,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合同;二是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情形五】
以不法方式订立合同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或趁人之危手段订立劳动合同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情形六】
被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者因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情形七】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终止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情形八】
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者因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
险待遇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大致有两个,一是劳动者已退休;二是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情形九】
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者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被终止用工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情形十】
补贴性公益性岗位
劳动者从事的是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工作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