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公共法律惠民生 -> 以案释法
10种情形被辞退无法获得补偿金或赔偿金
2019-03-28 09:56:59   来源:

CgsCHFyb5IaAXRt1AACQTF-WrtE482.jpg

  主持人:本报首席记者 强永利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某种情形下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一定经济补偿或赔偿。这些都是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是,出现下列10种情形,即便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也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情形一】

  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

  在试用期间,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单位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同时,提醒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注意。 

  试用期期间的规定要合法。即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发》第十七条。 

  确定实际试用期间。试用期间可以约定,但不能超过法定最长期间。 

  确认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单方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前提条件。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情形二】 

  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

  章制度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当然,用人单位要满足三个条件: 

  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合法、合规、合理,且通过民主程序公之于众; 

  劳动者的行为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单位辞退劳动者,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且按照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 

  【情形三】 

  劳动者严重失职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情形四】 

  劳动者兼职 

  劳动者兼职,对本职工作有严重影响或经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有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一是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如果影响轻微,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合同;二是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情形五】 

  以不法方式订立合同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或趁人之危手段订立劳动合同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情形六】 

  被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者因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情形七】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终止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情形八】

  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者因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

  险待遇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大致有两个,一是劳动者已退休;二是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情形九】 

  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者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被终止用工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情形十】 

  补贴性公益性岗位 

  劳动者从事的是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工作而被辞退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编辑】:王莹
【责任编辑】:王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