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案例】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考生能否进入心仪学府,不仅取决于成绩,还包括考生父母是否存在失信情形。如果父母上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对于部分政审严格的学校来说,孩子的资格审查可能无法通过。
“张法官,我家孩子过两天就要高考了,孩子听说我现在还在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上,心理压力很大。我下午就去把钱
还了,您那边能不能通融一下,把我的信息从失信被执行人网撤销。”
6月4日,一直不肯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的被执行人申某因为害怕影响孩子高考,主动联系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执行局,要求立即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义务,尽快了结执行案件。
2016年,申某因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被申请人刘某起诉至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法院依法判令申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偿还刘某工程款及质保金
12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刘某多次向申某催要工程款无果,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面对执行通知,申某依仗其常居湖南,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该院遂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适逢自家孩子高考临近,申某从执行宣传节目得知,父母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有可能对子女入学产生不利影响,立马慌了神。当天下午,申某从湖南驾车11个小时赶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当场偿还12万余元欠款。
【法官提醒】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父母是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不能就读高消费私立学校。虽然该规定并未对就读普通学校做出限制性规定,但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部分高等院校、特别是国防类院校资格审查相对严格,考生很有可能因为父母的失信行为无法通过学校政审,进而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 据豫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