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葡萄酒产业是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也是青铜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转型所需、使命所系。近年来,我市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紧紧围绕自治区打造千亿元葡萄酒产业目标,坚持把葡萄酒作为“一号产业”主盯主抓,坚定不移扩规模、做标准、育品牌、拓市场、提质效,产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最快”良好态势:一是面积拓展最快。近三年新增基地面积3万亩,总量突破14万亩,占全区1/4,建成甘城子、鸽子山、广武三大种植片区,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二是品质提升最快。累计建成酒庄22家,其中列级酒庄9家,培育葡萄酒品牌68个,先后荣获国内外大赛奖项282个,其中大金奖12个。三是库存消纳最快。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规模销售、体验消费齐努力,累计消纳库存60%以上,2021年销售额达3.6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四是融合发展最快。累计获评国家A级旅游酒庄7家,围绕贺兰山东麓葡萄展藤活动,配套开展徒步登山、自行车赛、文旅论坛、经销商大会等活动,引来人气、招来商机,实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高位推动,支持发展的强劲动力持续释放。结合自治区“九大产业”布局,对葡萄酒产业进行再研究、再定位、再推进,将其纳入全市“5+5”十大主导产业体系框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行重点部署,明确了以“一镇百庄五产区”建设为抓手,以葡萄酒产旅融合发展为格局,高标准完成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到2025年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将我市打造成为“葡萄酒之都”黄金产区、核心产区。成立市级领导包抓推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产业发展相关事宜,专门设置市政府直属机构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做好企业服务工作。聚焦基础设施、品牌建设、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研究制定《青铜峡市支持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土地供给、产业融资等问题,打通制约发展的关键点、薄弱点、梗阻点。实施鸽子山小镇、低产园改造提升、盛家墩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为全市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二)坚持提质增效,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更加显现。统筹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产区酿酒葡萄集聚化、规模化种植,高标准打造优质种植基地,实施鸽子山葡萄酒庄集群示范区和甘城子黄金葡萄基地建设项目。2021年新增种植面积2万亩,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达到14万亩,占全区1/4。改造提升低产园1.5万亩,平均亩产提高到500公斤左右,年产优质酿酒葡萄原料3.6万吨、可灌装2800万瓶。带动酿酒葡萄种植户722户,其中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企业及大户44家,吸纳1.3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年人均增收2万元,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周边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坚持品牌引领,葡萄酒产业后劲潜力不断激发。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运营、政府推动,以品牌打造和品质提升为重点,不断创新宣传推介和传播交流方式,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高。组织酒庄企业参加国内外美酒展、博览会、葡萄酒大奖赛等宣传推介活动,培育葡萄酒品牌68个,其中“御马”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禹皇、华昊、维加妮等酒庄葡萄酒产品先后在品醇客、布鲁塞尔、柏林等国内外大赛中荣获奖项282个。支持酒庄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建成天猫、京东官方旗舰店,关注人数达30万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产区协会入驻京东自营店的县区。同时,在全国11家大中城市设立优质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初步构建起了国内一二三线城市葡萄酒营销网络,有力推动销量持续攀升,近3年葡萄酒库存量下降1.3万吨,2021年销售额达到3.6亿元。积极鼓励西鸽等3家酒庄回迁销售公司,雅岱等2家酒庄在本市重新注册销售公司,2021年税收大幅提升到1500万元、4年平均增速30%,是2020年的1.9倍,我市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四)坚持招大引强,标杆酒庄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硬支撑”,借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精准对接、招大引强,高起点规划布局,现已形成甘城子、鸽子山和广武3个主产区,建成西鸽、容园美、贺兰芳华等酒庄22家。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葡萄酒企业做强做优,实施酒庄梯度培养计划,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御马酒庄)、吴忠市龙头企业3家(禹皇酒庄、贺兰芳华酒庄、容园美酒庄),自治区龙头企业1家(华昊酒庄);列级酒庄9家,其中:三级庄1家(贺兰芳华),四级庄6家(西鸽、御马、禹皇、金沙湾、华昊、维加妮)),五级庄2家(皇蔻、容园美);国家A级旅游酒庄7家,其中:3A级1家(西鸽酒庄),2A级6家(禹皇、贺兰芳华、皇蔻、华昊、维加妮、密登堡);规模以上企业3家(西鸽、御马、怡园)。特别是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引进西鸽酒庄接纳整合3万亩酿酒葡萄园(其中1.5万亩是拥有20年以上树龄的老藤葡萄树)、新增种植葡萄基地1万亩,西鸽成为产区拥有最大规模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酒庄,2021年西鸽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吸引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以上,成为全市酒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们的葡萄酒产业发展迅猛,但仍处在优化升级的关键期、抢抓机遇的窗口期、质效提升的攻坚期。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部分种植基地处在卖原料、卖原酒的传统种植阶段,全市现年产酿酒葡萄3.6万吨,加工能力仅为1.5万吨,2.1万吨优质酿酒葡萄原料因加工能力不足流向外地,亟需引进建设一批大酒庄,实现由“卖原料”向“卖瓶酒”转变,亟需引进建设一批精品酒庄,实现由“卖瓶酒”向“卖服务”转变。二是企业融资难度大。由于贺兰山东麓土壤和气候的特殊性,葡萄园开垦和管理的费用较高,据调查青铜峡产区葡萄园每亩建设成本为1万元左右,每年管理成本2000元左右,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因大部分葡萄园没有办理不动产证、酒庄(企业)抵押物少、葡萄酒不能抵押等,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存在。三是科技支撑体系不强。受制于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酿酒葡萄产业创新团队和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匮乏,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科技研发和推广力量薄弱,产地的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成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四是品牌影响力不足。全市已形成68个葡萄酒主品牌,每个主品牌下设2~3个副品牌,甚至有的下设8~10个,大多数是新创品牌,市场公信力度不强,尚未形成公众品牌。协会和企业对外广告投放、宣传推介比较分散,不能形成市场宣传覆盖效应,宣传缺乏整体性、持续性投入。五是2022年产业发展项目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自治区未出台葡萄酒产业扶持政策,主干供水工、平田整地、优新苗木、田间高效节水等项目均未下达资金支持。六是玺天龙公司经营不善影响产区形象。玺天龙公司连续多年拖欠同兴村土地流转费用,2022年经营更是举步维艰,5000多亩葡萄园面临抽干枯死风险,按照自治区葡萄酒联合会关于玺天龙公司葡萄园保园技术方案,葡萄酒中心会同葡萄酒产业协会在玺天龙公司基地经理的配合下协调组织机械、人工,完成了机械出土、人工清土、灌水等抢救葡萄园前期工作,但时至今日,玺天龙公司还是采取“无为而治”、“无动于衷”的方式,即没有注入资金,对后期的管理也束手无策。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抢抓宁夏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战略机遇,以“一镇五区百庄”建设为抓手,推动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经营规模化、营销市场化,努力实现“农民有收入、企业有发展、政府有税收”目标,力争2022年综合产值突破80亿元、销售额达到4.8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20%以上。一是挖掘资源禀赋,高起点推动三产融合。按照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休闲娱乐三大功能分区规划方案,加快建设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同步建设鸽子山文旅融合基地,建设彩虹路11公里,创意龙门和2处景观标牌制作安装,与旅游小镇基础共享、优势互补,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全国首家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明长城、清凉寺等旅游资源,建设道路125公里,形成纵横交错、贯穿南北路网格局,打通酒庄与酒庄、酒庄与景点,织点成线、串线成面,真正实现“一条线尝遍葡萄美酒、一张网游遍古峡大地”。二是突出提质增效,高标准打造优质产区。坚持“一张蓝图”规划,启动建设第四个酿酒葡萄片区,由市葡萄产业发展控股公司统一打造盛家墩种植基地,引进酿酒葡萄企业“拎包入住”,实现以荒地招商向以葡萄园招商转变。分3年改造提升低产园4万亩,推广使用智能化田间管理新技术,推动葡萄酒种植基地集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三是坚持招大引强,高水准培育标杆酒庄。坚持招引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企业投资建基地建酒庄,最大限度就地将产区原料“吃干榨尽”,今年已签约银票、青云等酒庄8家,目前,银票、枕山、麓下、青云4家酒庄正在进行建设用地挂牌出让,争取本月内开工建设。支持西鸽等“龙头酒庄”继续做大做强,打造怡园、皇蔻等一批“标杆酒庄”,努力构建龙头酒庄顶天立地、标杆酒庄集群发展新格局。四是聚力品牌塑造,高质量提升市场价值。持续实施政府主打产区品牌和酒庄主打产品品牌“双提升”战略,努力打造一批消费者认可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信誉好的世界级葡萄酒品牌,推动优质葡萄酒走出宁夏、走向全国。突出线下“展销”,组织酒庄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葡萄酒大奖赛等推介活动,支持辖区酒庄与步步高等零售龙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对接沃尔玛、麦德龙、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设立销售专柜,构建完善国内一二三线城市葡萄酒营销网络,让更多青铜峡产区的葡萄酒在“聚光灯”下“亮相出彩”;突出线上“云销”,开通“青铜峡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及微博账号,进行全网宣传,引导酒庄企业加强葡萄酒信息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及商务展台建设,在天猫、苏宁易购等网购平台上成立旗舰专卖店,推动葡萄酒由“产得好”向“卖得好”积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