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土?葡萄酒的自然风土又是什么?
风土两字,可以望文生义。查询不同的字典,可得出不同的解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背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解读角度不同,受到的启发也呈现多样,从这个角度看,风土是理解和分享葡萄酒美好文化的关键。
6月10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平行论坛——自然·风土论坛在银川市举行,通过中国葡萄酒产区对话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讨论环境、气候、土壤等对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深刻意义。

“风土是一个要落地的概念,或者说风土是有‘籍贯’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主席郝林海认为,基于气候地理地质水文环境,风土须立足于产区、土地、葡萄园、葡萄。因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对葡萄酒的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异,即某区域的天地人决定了某产区酒庄某地块的风土特征。
依据区域、产区、葡萄园地块将风土可划分为三个或更多层次:国家或国家大区域的“大风土”、产区地域的“中风土”、酒庄地块的“小风土”。北方埋土区、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较小、偏碱性土壤、处在农耕和游牧文明的结合部,这是中国葡萄酒区域的“大风土”特征。以宁夏为例,中国葡萄酒产区的“中风土”特征主要为土壤矿物质丰富、贺兰山和黄河滋润、三面环沙漠以及宁夏引黄古灌区。
宁夏产区酒庄的“小风土”呈现“小酒庄大产区、百花齐放各具风土”的特色。近4万公顷酿酒葡萄,是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种植区。200余个酒庄,是中国最多酒庄的产区。80多个葡萄品种,数百个园子,成千上万“地块”或丘或坡,或源或川,或阳或阴,或沙或砾。藤架模式多样,传统施用农家肥,酿酒师、种植师来自世界各葡萄酒产区。
郝林海认为,当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和爱好者开始谈论葡萄酒“风土”的时候,知道可以沿着天、地、人、产区、土地、气候、品种、葡萄的蛛丝马迹去寻找“好的葡萄酒”的时候,则标志着中国葡萄酒消费已经开始成熟,渐入佳境了。

风土亦是一种环境表现。
2021年,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区环保认证的葡萄园面积达到了总种植面积的75%,有机葡萄园新增43%(已获认证或处于过渡期),面积达13900公顷。2019年,该产区55%用于治疗葡萄病害的产品被纳入有机农业许可,85%的地块实现草地覆盖以加强生物多样性。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会总监法毕安·博瓦表示,波尔多出产优质葡萄酒的根本原因在于种植葡萄酒的风土和酿酒的技术。对于波尔多产区来说,重要的风土培育不仅要推广这里的风土,还要捍卫和保护它,所有的葡萄酒产区包括中国的葡萄种植区也是如此。保护风土,意味着保护产品不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影响,波尔多利用了中国法律所能提供的一切保护政策,将所有原产地命名注册为集体商标并且让这些产品在中国获得受保护的地理标志。
葡萄的果实品质受气候、土壤、物候期、栽培技术以及微生物等风土因子影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代占武认为,葡萄果实品质受到风土的调控,风土是一个不断拓展的概念。

目前,气候变化正在重新塑造全球葡萄酒产业格局。气温升高、极端天气、干旱等气候影响下,葡萄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物候期等改变导致葡萄酒产业也发生改变,因此,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亟需整合大尺度下的多层次数据来助力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很可能会对我国现有葡萄产区风土产生重要影响。如何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对葡萄风土的影响,代占武认为,大数据是精准评价和预测的基础,数学预测模型是气候变化对风土影响研究的重要工具,兼顾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的可持续性做好葡萄产业产区规划。
随着全球化在葡萄酒领域的发展,风土的概念也影响到中国葡萄酒从业者。但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却引起了不同的看法。葡萄酒商业观察总编杨征建提出,风土,需要和市场和解。他认为,风土不能和创新对立起来,尊重风土不是不允许创新,近100年葡萄酒酿造有很多科技赋能,推动了行业的发展。风土不能和市场割裂,从做大葡萄酒市场基础的角度来看,风土必须和市场融合。风土在中国应该有接地气的表达。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表示,好葡萄的品质要受到自然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和葡萄品种影响,其中自然环境条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光照、温度、水分等气候要素对葡萄产量、品质有重要影响。
宁夏贺兰山东麓气候禀赋好,适宜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经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评估论证,授予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黄金气候带”品牌。
用好气候生态资源禀赋,助力葡萄酒产业发展。许小峰建议所有酒庄、酒标上标注“黄金气候带”标识,用好金字招牌,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品牌价值。加快推进酿酒葡萄气候品质认证,提升年份、地域葡萄酒价值。在黄金气候带基础上,加快酿酒葡萄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品种多样、风格独特葡萄酒品牌。(宁夏日报记者 乔素华 马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