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山势陡峭、基岩裸露、石质坚硬、风多雨少,在贺兰山东麓主佛沟、大口子沟硅石矿区生态治理遇到的难题面前,银川市根据矿区生态现状,采用了客土喷播复绿技术——
贺兰山用它宽阔的臂弯和厚实的脊背,为银川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寒流和风沙,孕育了银川平原肥沃的土地。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贺兰山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砂石厂和采矿场,造成了贺兰山生态系统的破坏,主佛沟、大口子沟硅石矿区就是其中一处。现在,这里经过治理后,生态得到恢复,即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24万平方米区域急需生态恢复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3家非煤采矿企业中,未对渣堆等实施生态恢复”。银川市国土资源局根据要求,于2017年8月完成主佛沟、大口子沟硅石矿区环境整治,同年11月通过自治区阶段性验收。银川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将主佛沟、大口子沟硅石矿治理提高标准,要求治理后效果与周边原始自然风貌保持一致。
主佛沟、大口子沟硅石矿区位于贺兰山东麓大口子沟和朱峰沟地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采,因设立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于2006年停产至今。2018年6月29日,记者跟随银川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驱车赶往这处硅石矿,老远就看到一处山峰之上露出了大片的白色岩石,与周边被绿色植被覆盖的山体形成强烈对比。这处像是“伤疤”一样的区域,就是硅石矿的开采区。这里山势陡峭、基岩裸露、石质坚硬、风多雨少、植被稀疏。
银川市国土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孙玉国介绍,两个矿区需要生态恢复的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由于停产后没有进行恢复治理,开采时产生的平台、掌子面及顺坡倾倒矿渣形成的坡面,对原有的地貌和植被造成了破坏。同时,矿区位置较高,坡度较陡,植被恢复困难,治理难度非常大。银川市国土资源局多次组织专家及相关部门论证,一次次修改完善优化实施方案,最终确定采取“小降解袋装草籽+防护网”的方式进行治理。
客土喷播复绿技术解决治理难题
记者在主佛沟生态恢复治理现场看到,需要整治的工作面最大落差达到了180多米,为了让土壤能够附着植被生长,用人工和机械将作业面开辟出了九级“台阶”,在裸露面上挂网将土壤和植物种子混合后喷附上去,这种办法被称为客土喷播复绿技术。负责生态恢复施工的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宁夏分院院长徐敏告诉记者,利用该技术恢复老旧矿区生态,在宁夏还是第一次应用。
随着机器的轰鸣,混合着土壤、肥料和草籽的混合物被高压喷射而出,在修正好的坡面上要反复喷附十层,达到厚度10厘米以上的土壤层,植被才能顺利地生长出来。“一般的车辆根本上不来,我们都是用拖拉机在运送物料。”徐敏说,为了提高运送物料的效率,还专门架设了一条运输索道。
由于贺兰山降水有限,最难的就是从山下往山上引水。为此,施工单位建了多个蓄水池,通过总长7公里的无缝钢管将水从山下通过多级泵站引到山顶。孙玉国说,预计今年8月31日之前,主佛沟、大口子沟硅石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能够竣工,经过整治后的老旧矿区将逐步恢复自然生态面貌。施工结束后,将对道路、管道、电路等人为活动痕迹进行清除,恢复贺兰山的自然生态环境。(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