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搭台、经济唱戏,掘金“夜经济”成为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流量密码。在此基础上,夜市经济不仅获得快速发展,更凭借自身的魅力助力所在城市成功“出圈”。
当然,夜市也从未停止它的发展脚步。从“网红”地摊转变为“气质”市集,从“吃货集结地”升级为“城市会客厅”,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出发“扮靓”夜晚……宁夏涌现出一批消费活力强、地域特色鲜明的“网红”夜市,同时衍生出外摆经济、露营经济等一系列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用多样的服务和市场,促进消费、拉动消费,不断拓展城市软实力和产业提档升级的“新赛道”,让夜晚更加多变、更有魅力。
夜幕降临,银川市兴庆区某广场夜市热闹起来。记者 王瑞 摄
星空露营,实现诗意栖居
记者 王 瑞
夜晚的热闹不仅出现在龙王坝村,近年来,宁夏的露营经济逐渐升温。在“露营+”的带动下,文旅产业链正焕发新的朝气和活力。
“下午一进基地就被满目的绿色草坪‘治愈’了。”8月25日晚,在银川市星辰野宿露营基地,李女士与丈夫带着孩子来玩,因为第二天是周末,所以打算住一晚上。“我们选择了过夜套餐,3个人599元含餐食。虽然收费不算便宜,但这里的环境好、食材干净,住宿条件也很不错,总得来说挺划算的。”李女士说。
“只是铺开一张布,放点吃的,吃吃喝喝一下午。已经满足不了当下人们对露营的需求了。”星辰野宿负责人告诉记者,露营虽然追求的是亲近大自然,但如果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过关,会让游客觉得“花钱买罪受”。
来自“驴友”俱乐部的大学生小陈也深以为然。小陈和舍友喜欢户外运动和爬山,经常随俱乐部去野外徒步和露营,“以前我们在野外露营,最发愁的就是饮水和上卫生间的问题。每次出发前,除了帐篷和睡袋,还会背上一大壶水。现在的露营基地不仅有冷热水供应,还有卫生间和干净舒适的帐篷,我们可以‘轻装上阵’,拎包就来。”
当天在星辰野宿留宿的游客普遍认为,当下露营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因为它逐渐具备社交、度假、娱乐等多重功能,开始从粗放型走向精致化。
“露营+”不仅点燃了文旅行业,还点燃了乡村产业。龙王坝村、银川市西夏区昊苑村等许多村庄立足“城郊”的基础优势,开发打造露营基地、酒庄一日游等休闲旅游的新形式,让“夜经济”在乡村展现活力,更好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银川市金凤区玫瑰湖营地,在既有营地、农庄、果园、河湖的基础上,将传统乡村旅游的生态采摘、野炊烧烤和现下最热门的精致露营、迷你市集等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打造出全天候、沉浸式露营主题活动。
在这里,“营地+‘夜经济’”“营地+研学”“营地+乡村旅游”……城郊露营不仅盘活“城郊经济”“山头经济”,也逐渐成为人们以较低成本实现诗意追求的有效方式。
文化与旅游融合,自然与潮流共振。在衣食住行、社交休闲等多元消费场景中亲近自然,正成为许多年轻人夜生活的选择。而宁夏的一个个露营基地,正以文化赋能商业的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多元、个性的消费新需求,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答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如宁夏一家露营基地负责人所说:“我们就像造梦师,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为城市中忙碌的人们创造出一晚‘以天地为被,山川为枕’的美好梦境。”
消费者在银川市金凤区玫瑰湖露营基地体验水上运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最美夜空”的打开方式
记者 杨 娟
到怀远夜市,品尝上过湖南卫视的牛肉酥饼、排队半小时的怀远辣条、在别处吃不到的烤蛋,领略不同餐饮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到银川市阅彩城中街不夜城,在微醺的都市月色中流连时尚潮流夜店酒肆,在灯火摇曳中撸串嘬粉。
到独具大漠边塞风情的烟火胜地中卫市向阳街,“冰镇啤酒+羊肉串”,在味蕾中感受西北的豪情。
到钟书阁、西西弗、新华书店,与文学大咖近距离接触,主题读书会谈天说地,趣味文化展遨游书海。
到各处灯火通明的体育场馆,打球、健身、跑步,“燃烧你的卡路里”,让运动分泌的快乐多巴胺,赶走一整天的压抑与焦虑。
……
夜色如此璀璨。仅是简单的统计,纷涌而至的夜间新玩法已经让我们手忙脚乱。当然,如果说2023年宁夏“夜空”最闪亮的星星,还要数新晋之城悠阅城和夜游之星“看见贺兰”漫葡小镇。
悠阅城自7月8日开业以来,就吸引着四方消费者。开业50天,揽客超过百万。其中“超载都市”街区汇集电音PARTY、主题快闪、DJ空间、火舞表演、霓虹夜趴等潮流“夜”态,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和“深夜党”,一时间成为银川新的夜间潮流集聚高地。
“‘超载都市’街区上都是首店和品牌潮流新店,对接全国一线城市,完全可以引领当下宁夏最鲜最潮的时尚夜生活。”悠阅城营销经理杨茜对于“鲜”的感受尤其深刻。近三年来,悠阅城的招商人员天南地北奔波寻“鲜”,就是要把潮流一线的品牌和业态搜罗到银川,呈现给最爱尝鲜的年轻人。而让杨茜感到惊喜的是,银川稳稳地接住了这波流量,开业1个月后,虽然过了开业“新鲜期”,街区夜晚仍然能聚集近2万人的客流量。年轻的身影依然活跃在香葱晚市、天台网球馆、泵道公园等,尝鲜每个夜间精彩活动,体验不一样的夜绽趣游。
而在贺兰山脚下的漫葡小镇,一场夜色下活色生香的穿越之旅也热闹上映。每天从下午5时开始的“黄金4小时”,漫葡小镇用皮影、演艺、脱口秀等300分钟节目把游客的夜间时光填充得满满当当,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贺兰山的万古时空,不由放慢脚步,停驻在这个贺兰山下的旅游小镇。
“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追求有品质的‘八小时以外’生活。贺兰山西线旅游黄金带,独缺‘夜游’环节。我们的项目是补充,用沉浸式、互动式、艺术式的文旅内容留住游客。”谈到“看见贺兰”这个新兴项目,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杨涛思路清晰,目光坚定。“看见贺兰”沉浸式夜游项目自6月10日启动至今,已接待45万人次游客。夜宿者既有本地的,也不乏外地游客。夜幕下灯火中的欢声笑语是对该项目最大的肯定。
时针拨回到2021年7月15日,宁夏首次出台专门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13条举措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包括开展“夜宁夏·潮生活”主题促销活动、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引导夜间体育消费新风尚、推出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等。其中“夜宁夏·潮生活”主题促销活动则明确了补齐“夜购”“夜宴”“夜娱”“夜游”“夜演”“夜健”等八大业态的要求和任务。可喜的是,经过近三年的持续探索和悉心打磨,宁夏夜经济形态初成。在首府银川市,目前已经形成20多处夜间活动聚集场所和商业街区。全区其他市县夜间聚集场所更是星罗棋布,石嘴山市汉唐九街、吴忠市牛家坊、中卫市创业城、向阳街,隆德县老巷子等已成为吸引区内外消费者的“打卡”地。细细数来,不经意间宁夏的夜间经济已经集齐了“夜购”“夜宴”“夜娱”“夜游”“夜演”“夜健”等八大业态,一个更有品质、更有特色、更有温度的“夜宁夏”正在徐徐走来。
然而,集齐八大业态,也并不意味着夜空的持续繁荣。目前,宁夏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还面临形式相对单一、载体缺乏等困难。自治区商务厅市场运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夜间经济不是日间经济的简单延伸,更不是“夜间”和“经济”的随意叠加。要吃到夜间经济这块“蛋糕”,需站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视野上理解夜间经济,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同时避免“千城一面”,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高效率、高质量地“点亮”宁夏的夜间经济。
而在杨涛看来,各个业态是竞合的关系,互相包容,共同繁荣。高质量发展夜间经济更应深耕人文内容、拓展消费场景和发展多元业态。
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此外,还应致力于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确保居民夜晚出行的便利与安全。
夜的烟火气,不止于外摆
记者 王 瑞 文/图
仔细观察天天烧烤室外的用餐者,中年人居多,这跟商家打造的“80年代复古风”脱不开关系。“这里的港风复古Disco风,是我们‘80后’喜欢的风格。”和朋友前来“打卡”的邢女士告诉记者,以往天最热时他们会选择坐在室内吹着空调撸串儿,这几天气温降下来了,坐在室外吃更舒服,更容易体验到充满烟火气的幸福感,“小风一吹,小串一吃,小酒一喝,多惬意啊。”
“我们精心布置了门头,搭配桌椅和桌布,与整条巷子形象相互衬托,很受消费者欢迎,一到就餐时段,外摆桌位总是最先满座。”天天烧烤新华东路三店负责人说,以前大家一般在路边随便摆两个凳子,不仅乱还阻碍交通,现在规划了固定区域后,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大家都有意识地去维护街巷的环境卫生。
人间烟火浓,街区夜未央。
天渐渐暗下来,银川各个美食、休闲“一条街”的巷道里,往来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巷子里的各类店铺专门设置了外摆区域,食客、行人各行其道,井然有序。银川市某露天游乐场里,孩子们嬉笑打闹,“烟火气”正加速聚拢。
“开阔、自由的氛围感是大家喜欢外摆消费场景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消费活动的‘流量入口’。美食、日杂、文创的外摆让各个‘夜经济’商圈更活泼、更有趣、更具特色。”银川市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说,外摆升温,不仅限于商业街区一楼临街店铺,屋顶、露台等开放空间也可以被开发打造成为露天的休闲空间。
对热爱生活的人来说,临街而坐,品尝美食,看车水马龙,感受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活力,是生活也是文艺。
对商家来说,通过商业外摆,可以创新各种场景,增加消费业态,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反向提高自身商品、服务质量,增加商铺经营竞争力。
“商业外摆能带动线下消费,提振经济,也给城市带来烟火气。”业内人士分析,但也有人担心,外摆会带来卫生、噪声、油烟、阻碍交通等问题。
另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的外摆经济在考虑精细管理之前,还得先考虑城市美学,金凤万达广场空地上的夜市就不错。店主大多是年轻人,摊位分布既有“跳蚤”市场的“日杂”风格,商品种类也比较齐全,整个市集给人的感觉是青春洋溢的,突出一个“潮”字。
其实,外摆经营不仅是店铺经营空间的增加,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以及城市文化的日渐丰富和多元化。夜的烟火气在外摆经济中得到释放,但不止于此。外摆经营不是地摊经济,要聚焦消费新场景,在“摆”字上做文章。要摆出好秩序、摆出差异化、摆出好品质,更贴近消费者新需求,最大限度激发消费新动能。
8月19日晚,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的篝火晚会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为“夜经济”注入更多“燃料”
姜 美
城市的夜晚,因为“夜经济”的繁华被拉长、延展,变得丰富多彩。“夜经济”里,不仅是大排档里的一盘小龙虾、几把烧烤,或是KTV里悠扬的怀旧歌曲,抑或健身房里的挥汗如雨,更因为现代人的多样化的需求变得缤纷多彩。而由“夜经济”所衍生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也渐渐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
正是因为“夜经济”的多样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进这条经济“新赛道”。但是一些地区、一些城市在发展中,简单地将“夜经济”变成了“夜市经济”,在城市的东西南北各个角落都开设了夜市,夜市上的各种食品、物品也高度雷同。在市民一般性消费满足过后,要么夜市繁华不再,要么会出现噪音污染、油烟扰民等“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状态,“夜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劳动效率提高、休闲时间增加的产物,更是现代消费方式的纵深化。因此,发展“夜经济”应该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更好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更需要以优质供给和良好服务,提高居民夜间消费的便利度、活跃度和安全性,才能让“夜经济”释放更加长期、持久的潜力和活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依靠着“夜经济”的发展火爆“出圈”,在网上打响了知名度,带动了线下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外地人来打卡消费。同时,也展现出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更多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发展“夜经济”不仅是为了点亮城市亮丽的风景线,更应该想办法为“夜经济”加入更多“燃料”,让每一个夜晚释放更多的经济红利,用多样的服务和市场,促进消费、拉动消费,不断拓展城市软实力和产业提档升级的“新赛道”,让夜晚更加多变、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