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 -> 财经第一线
一杯咖啡的“含金量”
2024-12-20 07:43:12   
2024-12-20 07:43:12    来源:宁夏日报

消费者在阶梯咖啡馆拍照打卡。 记者 徐琳 摄

光隐咖啡店。 记者 王婧雅 摄

花仓咖啡店内随处可见的宁夏元素。 记者 王婧雅 摄

咖啡馆一角,文艺感十足。 记者 赵磊 摄

花仓咖啡店玄关处张贴的银川美食“目录”,展现着店主的温暖用心。记者 王婧雅 摄

  编者按: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一杯咖啡,不仅是清晨的提神剂,也是心灵的慰藉。随着消费者对咖啡品质和咖啡文化的日益追求,宁夏咖啡市场正经历着变革与机遇。近日,记者走访银川市多家咖啡店,与经营者和咖啡爱好者交流,探寻本地咖啡消费理念的转变、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营者的创新融合。

  咖啡是一种语言——

  与茶交融 跨界对话引领新潮流

  记者 赵 磊

  创新特调咖啡花样百出,咖啡跨界融合流行,消费场景日趋多元化……如今,银川咖啡店遍地开花,不断刷新打开方式以及“咖啡+”的多重体验。

  一杯咖啡,正在用新风味串联起创意和文化,引领消费新潮流。

  12月5日,“隐匿”在银川市兴庆区老街巷的黑诺白瓦咖啡馆内,年轻顾客三三两两围坐,端着手冲咖啡闲聊拍照,咖啡热气氤氲。

  “店里顾客九成是年轻人,为迎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我们‘西咖中做’,将咖啡与茶相结合,与茉莉花茶、水果调配出茶拿铁、青提茉莉美式、树莓气泡美式等产品,并选用陶器或瓷器作为器具,很受顾客青睐。”该咖啡馆负责人说。

  “这款‘轻轻茉莉’,是将咖啡与茉莉花茶相结合,调制出独特口感。”12月5日,在银川咖啡主题大咖巷咖啡馆,店员正向一位顾客介绍招牌产品。

  时下,融合中国茶,以及橘子、苹果等口味的新品咖啡走俏市场,一些连锁品牌咖啡店出现爆单。从瑞幸咖啡和贵州茅台联合推出“酱香拿铁”,到库迪咖啡联名经典IP《甄嬛传》推出阿胶拿铁,再到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推出意榄朵系列饮品,联名、跨界、融合成了咖啡品牌“破圈”营销的新方式。

  记者在银川瑞幸咖啡国贸新天地店了解到,南瓜燕麦拿铁、茉莉花香拿铁、橙C美式、枫丹锡兰轻乳茶等饮品销售量都不错。店员小张告诉记者,当天门店售出的90多个订单,新中式饮品普遍受到欢迎。“咖啡‘混搭’中国茶,有种中西合璧、传统与时尚碰撞的感觉。”“00后”咖啡爱好者张艺菲说。

  在小红书App上找一家网红咖啡店打卡,已成为不少游客走进银川的必选项目。在小红书上,“银川咖啡馆”已有上万条帖子。“通过不断推陈出新、营造环境,打造年轻人和外地游客歇脚栖息的地方,也是一种享受。”银川咖啡一条街一位咖啡馆店主说。一座城市的传统饮食、特产食材,甚至生活场景,都可能跟咖啡碰撞、结合,制造新惊喜。

  在咖啡口味不断更新的同时,咖啡消费也走出城市商业综合体,下沉至城市社区,乃至县城乡村,并与多种生活服务业态加速跨界融合,“咖啡+书吧”“咖啡+文创”“咖啡+商店”“咖啡+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咖啡和中国茶,它们都有一定的文化沉淀。当前,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于咖啡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喝咖啡也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宁夏啡续咖啡体验中心负责人戴洋说。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咖啡市场快速增长,已有品牌咖啡门店近5万家。《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3133亿元,消费者的需求将持续上涨。

  咖啡经营者如何抓住新业态、新消费市场带来的新机遇?

  戴洋认为,咖啡只是一种媒介,它可以链接许多消费业态。在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心态和理念下,跨界融合是消费新业态的“常规动作”。除坚守和提升基本产品品质外,咖啡跨界融合更要把文化要素融入产品服务,增加文化内涵,这或许才是跨界融合的精髓。未来,宁夏的咖啡馆必将增强消费体验,让更多消费者愿意长时间停留、相互交流、享受时光,从而提升空间价值。

  咖啡馆是一个公共空间——

  多重体验 打开“咖啡+”新方式

  记者 徐 琳

  一杯咖啡,能玩出多少新花样?

  在银川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咖啡店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多元场景,为消费者带来别具一格的复合型消费体验。

  12月5日,走进宁夏博物馆内的宁博咖啡厅,店内弥漫着咖啡香气,装修风格与博物馆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既有着现代简约的设计元素,又融入了本土文化特色,营造出舒适、惬意的氛围。

  店内的招牌是枸杞拿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这家店挺有特色,咖啡喝起来有淡淡的枸杞味,搭配的咖啡杯也别出心裁,来宁夏玩一定要尝试一下!”游客张欣说。

  “我在新西兰生活了12年,学习时尚管理专业,也有一些餐饮相关的创业经历。时尚不分品类,宁夏枸杞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就是‘奢侈品’。如何把宁夏枸杞推向世界?这是我创业以来秉持的初心。”宁博咖啡厅负责人胡紫涵说,她看中了咖啡的社交属性,就把枸杞融入咖啡中,让“土特产”通过咖啡从低频次转化为高频次消费场景,改变了枸杞的消费形态,让独具宁夏特色的“枸杞咖啡”能够出圈。

  胡紫涵告诉记者,从8月开业以来,她的咖啡厅常常坐满了参观博物馆的游客,这里也成为游客们交流的场所,大家可以分享对宁夏历史文化的感悟,增进对宁夏的了解。

  “我们摒弃了传统咖啡店单纯依赖商场或街区流量的经营模式,将咖啡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元素相融合,打造出多功能消费新空间。”胡紫涵说,随着咖啡受众基数的扩容,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咖啡+”成为经营趋势,既是本身发展所需,也是对消费者追求品质的积极回应。

  近年来,“咖啡+书店”“咖啡+露营”等成为消费者种草打卡的新方式。

  位于宁夏图书馆内的阶梯咖啡馆,更侧重于让读者在品味咖啡的同时畅游书海,身心得到双重满足,提升阅读的惬意感。“读者知识文化素质较高,对高品质生活方式有追求,这为我们的咖啡店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和潜在的消费市场。”阶梯咖啡馆负责人马克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大家对于消费空间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消费者渴望在一个地方能够满足多种需求,享受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马克分析,这种创新的经营模式也为银川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借鉴这种复合型消费空间理念,尝试将不同业态进行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体验。

  咖啡是一种文化——

  打卡“景点” 把“宁夏”讲给你听

  记者 王婧雅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生活追求的提升,咖啡不再仅仅是一种提神醒脑的饮品,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在宁夏,一些独具匠心的咖啡店巧妙地将咖啡与本地文化元素相融合,让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宁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这些咖啡店或隐于宁夏的网红打卡点,如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滚钟口风景区等;或藏于银川的街头巷尾,利用各自的地理位置特点,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为前来打卡的游客提供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体验。

  记者打卡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西路的光隐咖啡店,尚未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橘红色的墙面,浅灰色的“宁夏”二字镶嵌其中,引人注目。

  走进店内,每一个房间都仿佛是一个艺术空间,既有现代简约的时尚感,又不失古朴典雅。“我们店里有一款咖啡名叫‘贺兰雪’。来店里的除了本地顾客外,还有很多外地游客,他们通过小红书或者大众点评等软件慕名来打卡。当初起这个名字时,就是想到了‘贺兰初雪’,想借这杯咖啡向客人讲述银川的故事。”光隐咖啡店店主程琦一边麻利地制作咖啡,一边向记者讲述咖啡店的故事。程琦说,此前店里还推出过一款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联名的咖啡——凤凰于飞,颇受顾客欢迎,后来由于经营时间调整后下架,但至今仍有不少顾客念念不忘,希望它能再次回到咖啡单上。

  记者了解到,随着游客对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咖啡店成为新宠。它们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更通过口碑传播,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咖啡店甚至成为游客来宁夏的必游之地,为我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位于银川市金凤区祥安巷的花仓咖啡店虽面积不大,却是个“宝藏小店”。进门后便可以看到贴在玄关处的两张A4纸。“我们叫它‘找到好吃的给你说’,很多外地游客在喝咖啡时,都会向我们询问银川有什么好吃的。因此,我们特意收集了不少银川市内烟火气很足的餐馆,将它们的名字打印下来贴在玄关处,本地顾客来喝咖啡时还会把自己喜欢的也写上去,为外地游客提供方便。”顺着店主梁露漫的指引,记者在墙上还看到具有宁夏元素的冰箱贴、景点照片等。顾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咖啡,还可以阅读书籍、购买宁夏特色手工艺品,这种“咖啡+”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咖啡店的品质,也丰富了游客的文化消费体验。

  咖啡与文化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咖啡店的环境和设计上,更体现在咖啡产品的创新上。如花仓咖啡店的招牌特调“野酸枣”和冷萃咖啡“笑春风”,分别通过将宁夏的酸枣、桃红葡萄酒与咖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这些特色咖啡的推出,满足着消费者的新需求,同时宣传了宁夏的文化和特产。

  以咖啡为纽带,链接潮流文化新体验,正在成为咖啡的“新角色”。

  走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咖啡店都推出了具有宁夏地方特色的咖啡杯套、纸袋和标签。如光隐咖啡店,其白色打包袋上用橘色的线条勾勒出宁夏地图,搭配“NING XIA”字样,让人对“宁夏”印象深刻。这些融入宁夏地图、景点照片,以及宁夏历史文化的包装,让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也带走一份关于宁夏的美好回忆。

  短评 | 一杯咖啡,打开消费新场景

  姜 璐

  一杯咖啡,折射出宁夏消费能级跃升新思路。

  咖啡跨界融合其他食材,不断满足“中国胃”;隐藏在图书馆、小巷子的咖啡馆,成为游客打卡地;咖啡与文化擦出火花,让大家记住“宁夏味道”……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一批“花样整活儿”的咖啡店,不仅满足本地消费者的新需求,也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品尝。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消费新场景作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对于释放市场潜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顺应新的消费趋势,我区商家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打开新思路,打造消费新场景,在消费市场上“玩”出新花样。

  新场景可以是“从无到有”,如走出商业综合体,开在景区、书吧的咖啡店,紧贴大家的需求,精心打造每一个装饰,讲好宁夏的故事、品牌的故事,通过串联起创意和文化,引领消费新潮流;新场景也可以是“有中生新”“从有到优”,比如有的咖啡馆根据大家的反馈、市场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把宁夏的酸枣、葡萄酒等与咖啡结合,用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吸引顾客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消费场景是动态发展、长期培育的结果,不可一哄而上、简单复制照搬,避免形成同质化竞争。同时,场景营造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或许不是一味对载体、空间的追求,而是适应人们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生活新方式。这就需要我们紧扣“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不断改革创新,做好融合文章,更加注重消费体验提升和满足消费者精神、情感的共鸣需求,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为消费群体带来愉悦体验和美学价值。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