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 -> 财经第一线
“省心厨房”服务蔚然成风、免费洗切配成为标配——
银川菜市场逛出新花样
2025-07-14 08:53:46   
2025-07-14 08:53:46    来源:宁夏日报

商家将顾客买的鸡肉切块。 记者 李峰 摄

商家给顾客买的莴笋去皮。 记者 李峰 摄

  编者按

  “省心厨房”服务蔚然成风、免费洗切配成标配、真空封装套餐溢价热销……当下,银川市的菜市场正经历一场变革——从单纯的食材交易场所蜕变为满足多元需求的社区生活中枢,商户以精细化服务为消费者抢回备菜时间。

  菜市场拥抱“打卡经济”——银凤市场等“网红”打卡地,凭高颜值环境、宝藏小吃与沉浸式烟火体验吸引年轻人。“让微信朋友圈先‘吃’”成为潮流,“老地方”变成“新去处”。菜市场延伸服务——天成市场的“服务岛”,整合缝补、配钥、理发等便民服务。更有“私家菜园”满足田园梦,厨师上门探索代烹饪。

  银川菜市场正重新定义属于都市人的烟火气。

  一场无声的效率革命

  近日,在贺兰县新贸市场水产区,顾客王女士选好一条鲜活的鲤鱼后,商贩马师傅熟练地称重、敲晕、刮鳞、开膛、切片,动作麻利,一气呵成,雪白均匀的鱼片被装入袋中。“服务到位,买鱼免费切片,回家清洗一下就能下锅,真是方便。”王女士说。

  切片、去皮……一场无声的效率革命正在银川各个菜市场悄然兴起。

  “莴笋免费去皮,现切土豆丝,萝卜雕花也行!”在银川市兴庆区西塔综合农贸市场蔬菜区,商贩李师傅笑着说,精处理的菜和买整颗菜一个价。

  在银川市西夏区同心路综合市场,摊主刘师傅的案台上,整鸡每公斤16元的价格牌旁,洗净切块的鸡肉与配比精准的土豆、青椒真空封装,一份溢价3元到5元却供不应求。“省去备菜时间,下班回到家直接下锅。”“90后”白领张女士说。这些溢价被年轻群体视作“时间赎买券”,摊主们则靠着增值服务,利润提升30%以上。

  当刀工比拼成标配,商贩们开始编织更绵密的便民网络。天成便民市场的“服务岛”已成社区地标:缝纫机改裤边收费10元、理发只需8元……这些服务,价格亲民却黏性十足。

  从刮鱼鳞声、缝纫机声到真空包装机的嗡鸣声,银川菜市场正从烟火弥漫的食材集散地,蜕变为社区生活的神经中枢。(记者 李峰)

  净菜可直达 厨师将到家

  7月2日15时,家住银川市金凤区民生花园小区的马女士打开手机,在美团App上常去的菜店选购了当天所需的蔬菜。40分钟后,经过精心分拣、洗净的菜品被送到她家。今晚她要和几个朋友吃饭,网购的蔬菜和肉类都已洗净切好,直接下锅炒就可以了。

  马女士告诉记者,她选购的菜比没处理过的贵不了多少钱。

  当下,这样“足不出户享受服务”的场景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日常。从生鲜配送的“私人定制”到厨师上门服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大家的厨房生态。

  在距离市区15公里的兴庆区掌政镇,一种更深度的私人定制正在兴起。绿星蔬菜田园超市的“私家菜园”项目,让城市居民拥有了自己的田地。

  “今年3月,我认领了20平方米的菜园,现在已经有收获了!”来自周边的市民蹲在自家菜园里,采摘茄子和西红柿。这片由园区代管的菜园采用“市民认领、菜园管理”模式,满足了城市家庭的田园梦。园区有关负责人尤建生透露:“‘业主’认领的菜园面积从20平方米到32平方米不等,我们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小区楼下的菜店服务特别好,我们在那买菜好几年了。我们要求胡萝卜切丝、土豆切块、肉类切片,他们都能做到,配送时还附赠调料包。”家住兴庆区的刘小霞说,店家服务升级但不加价,很不错。

  记者走访发现,消费者对“私人定制”的期盼也在升级。独居老人希望商家提供烹饪服务,双职工家庭需要更精准的分量控制。“我们正考虑在社区服务中心增设共享厨房,配合厨师上门服务。”尤建生说。

  随着私人定制服务走俏,监管问题也浮出水面。宁夏言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莉指出:“上门做饭涉及人员健康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和服务质量风险,目前缺乏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指导意见。”记者 王瑞

  “老地方”变成“新去处” 

  在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生活必需品的当下,让微信朋友圈先“吃”已成为一种潮流。日前,记者在微信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App搜索“银川网红菜市场”,成百上千个帖子和视频涌入眼帘。“银川居然藏着这么多宝藏菜市场!”“‘00后’逛菜市场新体验:拍照出片率100%”“被网友骗来的!结果真香!”醒目的标题搭配色彩鲜艳的九宫格美食图、氛围感拉满的探店视频,让菜市场焕发了新活力。

  在小红书App里,博主“Roy”分享了“银川!记住这个市场!”的帖子,文字内容写的是“都是好吃的街头小吃,尤其这家梅干菜烧饼,嘎嘎酥脆,辣酱也超香!”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评论:“这个菜市场是在哪里?”“这是银凤综合市场,右边炸串店的小吃也好吃!”“市场里面有个白条鸡店,鸡很新鲜!”

  7月2日,记者根据网友分享的内容走进银川市金凤区银凤综合市场一探究竟。

  沿着市场过道前行,马记白条鸡的摊位前围满了人,店主马自国有着23年的经营经验,凭借贴心服务收获了一大批老顾客,其中不少是年轻的上班族。

  “现在的年轻人虽然生活节奏快,但对食材品质要求高。我就主动联系一些网红餐厅、私房菜馆,给他们供货。慢慢地,很多年轻人通过这些餐厅知道了我们家的鸡肉,过来买。他们买了觉得好,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传十、十传百,生意就更好了。”马自国笑着说。

  银川市民黄嘉豪是一位热爱做美食的年轻人,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的都是自己日常制作的美食。“我之前刷视频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这家菜市场,住得也近,经常下班后来买菜,工作虽然辛苦,但也不能忘了享受生活。”黄嘉豪说,来市场买菜最大的好处就是挑黄瓜时掐一把带刺的瓜藤、选西红柿时凑近闻闻酸甜的果香,这种和土地、生活“较劲”的实在感令他欣慰。

  当菜市场搭上社交媒体的快车,“老地方”成了大家爱逛、爱分享的“新去处”。

  记者发现,年轻人对菜市场有着独特的喜好与期盼。他们钟情于颜值高、设计感强,能拍照“出片”的市场环境,也热衷于探索新奇食材与创意美食,享受与摊主互动的沉浸式烟火体验。希望菜市场更加便捷智能,提供线上购物与配送服务。严格保障食品安全,公示食材检测信息。还期待其成为社交新空间,通过举办美食节、厨艺课堂等活动,实现购物、社交、娱乐等多元化需求,打破传统菜市场单一的购物功能。记者 徐琳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