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忠市利通区的赵女士在当地一家摄影店拍摄证件照,却在店家使用AI修图后发现,照片与自己的真实样貌相差巨大,“看起来就像两个人”。 赵女士要求退费并删除底片,遭到拒绝。
10月13日,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投诉举报中心了解到,经辖区市场监管所介入调解,商家最终退还了费用,并删除了赵女士的证件照底片。
“现在,我们生活中处处会涉及AI,与此同时,涉及AI消费的投诉也开始增多,问题主要集中于AI身份标识不清、虚假宣传、责任追溯困难等。”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投诉举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不久前,有消费者在中宁县某灯具店购买的AI智能教育平板电脑,因电脑学习内容与教材不符要求退货,遭商家拒绝,经辖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核查调处,商家同意退货。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指出,这些案例暴露出AI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风险。一些宣称“AI精准学习”的智能产品存在知识图谱错误,甚至在使用数天后强制要求“云续费”;部分商家将AI生成的文案、图像、视频未经筛查与人工复核,直接用于商品或服务; 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侵权仿冒等问题频发,而责任链条涉及运营者、技术提供方、平台方等多方,一旦出现问题,常因责任划分不明和追溯依据不足而相互推诿。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提醒消费者:购买AI产品时,要求商家现场演示教材内容,将“教材版本一致”等承诺写入合同并加盖公章;对“AI定制”“智能优化”等概念保持理性,不盲目为技术溢价买单;保存宣传截图、直播回放、聊天记录等证据,核对商品信息与宣传是否一致;充分了解经营主体信息、质保期限、售后责任等。(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