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推荐
自主创业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2022-01-06 09:07:06   
2022-01-06 09:07:06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近年来,我区通过政策引领和创业扶持,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拓展居民增收渠道,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今年以来,宁夏新增创业实体1.57万家,创造新岗位3.37万个,创业带动就业6.25万人。本版选取几位创业典型,讲述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

鲁小猛:让劳动教育“活”起来


<p>  鲁小猛跟学弟学妹交流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p>


鲁小猛跟学弟学妹交流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又迟一步!”没抢到“任务”,小汪懊恼自己“手太慢”。

  小汪是北方民族大学大二学生,2021年年初,他得知学校开发了一款劳动教育App,学生可以在线领取打扫卫生、植树种花等任务,用劳动赢取积分和相应报酬。打扫教室卫生、摆放共享单车、在食堂为大家打饭……小汪在各种劳动中获得乐趣、体现价值。

  2021年12月7日,听说又有新的岗位,小汪赶紧登录思恒劳动教育App,结果还是慢人一步。

  “从2020年9月App正式上线至今,北方民族大学累计有3000余学生参与了‘抢任务’,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5%。”作为思恒劳动教育App创始人之一的鲁小猛说,他和同伴们尝试把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变为游戏任务,吸引学生进入模拟学校的游戏大厅“抢”任务,兑换劳动教育实践学分或劳动教育助学金,通过互联网+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鲁小猛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大学期间他对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技术格外痴迷,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教室导学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老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同学旷课、早退,甚至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判断哪些同学上课开了小差。”鲁小猛说。

  2020年,鲁小猛注册成立宁夏思恒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研发出思恒劳动教育App,接管了北方民族大学10栋教学楼、345间教室的日常保洁和维修维护工作。“在App上,我们把任务分解细化,包括开教室门、拖地、扫地、擦灰等等,这样学生更易接受。”鲁小猛说,教学楼保洁任务在App一上线就被抢订一空。

  “在线抢活儿”激发了同学们的劳动热情,一个任务往往有数十人竞争上岗。岗位少、参与者众,鲁小猛赶快开拓市场:“我们先后承接了北方民族大学快递派送、共享单车摆放、餐厅打饭收银等工作,还利用部分学生有计算机维护特长,成立了计算机服务劳动教育实践小组,免费帮助老师维修计算机等相关设备。截至目前,仅计算机服务小组就累计提供各类服务500余次。”

  劳动的内容丰富了,劳动的质量也必须得到保证。劳动教育App强大的图像识别功能,能抓取现场图片进行比对、分级,对同学的劳动结果进行评分,评分高的同学,有机会优先进入下一轮“闯关”。鲁小猛说,自己刚毕业不久,懂得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在玩中劳动,在劳动中玩,不仅能让年轻人爱上劳动,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不断想出金点子,为传统劳动注入全新活力。(记者 秦磊 文/图)

李剑:创新中发展传承剪纸技艺


<p>  李剑展示《伏奶奶教你学剪纸》教材。</p>


李剑展示《伏奶奶教你学剪纸》教材。

  “如虎添翼系列,在制作上要突出生肖虎的灵动和生机,展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2021年12月6日,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剑指导团队成员对2022年虎年文创产品进行创作。

  2021年36岁的李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伏兆娥的女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剪纸项目第四代传承人。

  “受母亲剪纸技艺的耳濡目染,我深深喜欢上了剪纸艺术,我想把剪纸‘非遗’技艺用现代思路延展到多个领域,让这门传统的艺术变得更具现代感。”李剑说,怀揣着创新创业梦想,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家乡成立了公司,尝试着将剪纸艺术融入贺卡、挂历等文创产品中。小试牛刀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后,她将独具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以创新的形式应用在书画卷轴、相框、砚台、服饰等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上,开发出一系列剪纸文创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为了让剪纸这项非遗技艺,在孩子的心中“落地生根”,2019年,李剑与母亲共同编写了《伏奶奶教你学剪纸》,在全区50多所幼儿园和小学推广。“孩子们通过学习非遗剪纸技艺,不仅能提高专注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会让手脑结合更紧密,智力得到开发。在校园普及和推广剪纸,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剪纸,将这种传统技艺‘根’植于孩子内心,才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李剑说。

  剪纸艺术,唯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目前,李剑申报了剪纸肖像艺术化“瞬剪”项目。“瞬剪”项目是集合伏兆娥10万多张人像剪纸,通过大数据分析让系统“记住”不同类型的脸部特点,再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个人自拍照片进行快速识别处理,然后生成一张张数字化的剪纸肖像。“这是传统剪纸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产物,会激发我们在非遗文化创新创造方面的潜能。”

  “把非遗剪纸和科技、创新、文创、教育结合起来,以现代的形式,融入这个时代,融入人们的情感中,是我们公司坚守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会将非遗剪纸通过更多载体传播,让传统文化根植在中国人心中,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李剑说。(记者 周昕 文/图)

黎瑞:走在创业路上的新媒体人


<p>  两台电脑一张办公桌,构成黎瑞工作的全部。</p>


两台电脑一张办公桌,构成黎瑞工作的全部。

  “我们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媒体运营与IP孵化,通过当下主要媒体平台,如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等平台发布图文以及视频获得流量分成。”采访黎瑞时,他频频“冒”出新媒体运营术语。

  黎瑞今年25岁,是宁夏小道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2016年,正上大二的他开始接触新媒体,由于对文学感兴趣喜欢写文章,他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一些情感类文章,并和众多网友一起探讨交流,从而接触到很多优质自媒体创作者,为日后借助新媒体平台创业打下了基础。

  两年后,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的黎瑞放弃稳定工作,开始自主创业,去一些国内知名的新媒体公司学习新媒体运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019年,黎瑞在宁夏电商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创业之初,公司只有3个人,办公场所是电商谷提供的3个工位。“在创业初期,宁夏电商谷给了我很多支持。”黎瑞说,入驻宁夏电商谷创业孵化空间前3个月各种费用全免,招聘的员工政府每个月给予1950元的补助,减轻了创业者的负担。

  “制作一条成熟的视频,需要从文案开始,然后要有配音、剪辑等各环节的配合。”黎瑞至今还记得创业后第一条发在新媒体平台账号的15分钟视频是团队花费3天时间才剪辑出来的,当时这条视频有15万的播放量,收益300多元。“第一桶金”数额不大,但给了黎瑞信心。现在,宁夏小道云科技有限公司在多个新媒体运营平台上拥有100多个账号,公司每天向这些平台输送优质的视频内容,“粉丝”累计达80万人。

  “从传统电商淘宝到社交电商,再到今天的内容电商,每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无疑是创业最好的机会。”黎瑞正在思考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打算向内容带货转型。2020年,公司通过图文视频,为宁夏的枸杞、红酒直播带货,纯利润达到十几万元。“今年我们主要打造本土IP孵化,通过官方扶持,让本土专业创作者加入这个行业,从而完成本土优质百万粉丝的IP孵化。通过宁夏本土优质人设的打造,进行引流、直播带货、品牌推广,让更多人关注宁夏优质产物,向更多人推广宁夏好物、宁夏美食。”目前已拥有16名员工的黎瑞信心满满。(记者 张涛 文/图)

杜小梅:有一种幸福叫奋斗


<p>  杜小梅查看医疗器械库房。</p>


杜小梅查看医疗器械库房。

  从刚开始只有3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如今拥有40余名员工的团队,杜小梅心中一直有个信念:“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杜小梅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工作几年后她辞职创办了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公司。2017年,杜小梅在创业路上发现新商机,她将视野投向了医用耗材生产领域,开办了宁夏第一家医用耗材制造工厂。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杜小梅的业务涵盖医用物资销售、医用耗材生产、医养结合等,在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我们的团队里有60%以上是女性,她们无论是在生产车间,还是在公司物流仓储等岗位上,都会为梦想努力奋斗。”杜小梅说。同心县丁塘镇河草沟村村民马娟5年前应聘到杜小梅的公司,从车间临时工成长为工厂仓储物流工作负责人。“杜姐总是鼓励我,要边干边学习。”2020年,马娟不仅涨了工资,还住进了厂里为她申请的廉租房里,因工作出色马娟连续2年拿到了上万元的年终奖。

  “我大学毕业后就入职杜总的公司了,是她给了我机会,让我从职场小白变成一名专业技术人才。”28岁的杨子荣是杜小梅公司里的工程师。小到各种电路维护,大到医疗器械的养护与维修,杨子荣得心应手。杨子荣告诉记者,杜小梅每年都会邀请专家对公司员工进行岗位培训,这让很多像杨子荣一样的职工找到了职业的归属感。2019年,创业失败的王桂萍、王国全夫妻在杜小梅的企业里实现了再就业。“他们有创业经验,有管理团队的能力和责任心,我安排他们做医用耗材企业的厂长和车间主任。”王桂萍夫妇用心付出,回报信任,将工厂打理得井井有条。

  今年,杜小梅的企业被自治区就业与创业服务局评为“巾帼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优秀创业企业”。(记者 李锦 文/图)

欧文君:用双手打拼美好未来


<p>  晚上,欧文君仍在库房忙碌,把货品进行打包整理。</p>


晚上,欧文君仍在库房忙碌,把货品进行打包整理。

  2019年,23岁的欧文君创办了宁夏嗷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辛苦却生机无限的创业之旅。

  “我主要做电商,销售生鲜类产品,大多是蔬菜水果。”欧文君说。欧文君的公司目前有4个网店,烟台樱桃、灵武长枣、海南芒果……只要有新鲜水果上市都会成为她店里销售的产品。

  欧文君本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她应聘到一家企业,成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上班半年后,她觉得所从事的工作太清闲工资又不高,便辞职去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工作。初到公司,从英文网页都看不懂到精通平台规则和操作,欧文君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因为精通业务,她后来成了公司项目主管。但好景不长,公司倒闭了。此时的欧文君,已经开始对电商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决定转战国内电商平台。“最初我帮一些店铺做客服、设计网页,积攒了一定经验后,我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创业。”2019年,欧文君在电商平台上卖西红柿,这一年她做到了宁夏西红柿淘宝平台类目第一。“2020年我们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400万元,今年销售额预计能到600万元。”欧文君说。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我觉得只要能吃苦,总会有不错的收获。”创业两年多来,欧文君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冲锋在前。她学会了开着拖拉机在田里四处跑着拉西红柿;以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她,如今抱着十几斤一筐的橙子说走就走;她去拉货,一天能搬运三四十筐货物,自己装车自己拉运自己卸货。“我们去山东收樱桃,四个人挤在农村的木板床上住了一周,一周没有洗脸刷牙,每天只睡2个小时。苦是真苦,但我也挣钱了,公司也发展了。”欧文君笑得非常灿烂。

  在逐梦路上,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爱人,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我老公也是做电商的,现在我们一起打拼。”欧文君说,当遇到事业瓶颈期时,就轮流报班去学习,两年来,欧文君夫妇投入五六万元线上线下学了十几门课程。2021年12月9日,记者采访欧文君时,她刚刚结束了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明年我们打算租几亩地种西红柿,自产自销,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还能提高收益。”欧文君说。(记者 智慧 文/图)

滕云:用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


<p>  滕云(中)为入园企业员工进行线上平台数据梳理指导。</p>


滕云(中)为入园企业员工进行线上平台数据梳理指导。

  “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正是这份坚守,80后滕云在创业路上不断前行、成就梦想。

  1999年,滕云从一家技术学校毕业后,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公话超市有商机,便萌发自主创业的念头。市场调查、选址租房、购买话机……滕云怀揣梦想,东拼西凑筹集了1.3万元,在青铜峡市开了一家公话超市,满怀激情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2001年,滕云用开公话超市赚来的“第一桶金”,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开办了第一家二手手机销售维修店。同年6月,他与当地电信公司洽谈合作,开办了青铜峡第一家小灵通直营店。2007年,又创办捷智通广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10年至2014年,滕云将创业经营范围拓展到手机卖场、药房销售、娱乐酒吧、白酒销售等多个领域,直接带动就业20余人。2015年,他又瞄准电商发展商机,在青铜峡市打造首家“O2O”模式跨境电商超市和同城探宝配送服务公司,线上线下为当地群众搭建远程购买、同城配送服务平台。

  在自己创业的同时,滕云还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共同走上致富路。他创办塞上e家网创园,累计入孵企业102家,提供就业岗位626个;接手运营青铜峡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52个基层电商代办点,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创办塞上一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培训学员3000余人,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建立青铜峡市特色产品展销馆,高于市场价回收销售农户家中手工编织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去年疫情期间,免运费平价为青铜峡移民村、社区居民配送蔬菜粮油400余吨,覆盖40多个小区、4个移民村。“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近5000元,这份工作挺不错!”57岁的狄平在滕云的带动下,实现了稳定就业,每天开车为基层电商代办点配送物资。

  由于创业成绩突出,滕云先后荣获青铜峡市“十大杰出青年”、自治区级创业讲师、“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记者 马照刚 文/图)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