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推荐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
2022-05-12 09:30:17   
2022-05-12 09:30:17    来源:宁夏日报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宁夏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作为不沿海、不靠边的内陆省份,宁夏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不断扩大提升对外开放发展水平,激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正书写着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宁夏篇章。

004.jpg

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主会场外会旗迎风招展,鲜花次第盛放。

  用好国家平台 新建开放“窗口”

  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宁夏在“一带一路”宏伟倡议中的定位,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

  借助中央赋予宁夏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重要开放平台,宁夏已成功举办五届中阿博览会,累计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024个,成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有力平台。目前,宁夏已经与18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交流合作,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56家企业,博览会的溢出效应正在释放。

  如果说,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拓展宁夏对外开放的广度上举足轻重,近年来,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等外贸新业态创新载体的发展,则为推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增添了动能。

  自2019年12月国务院批复建设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我区擘画综试区“两平台六体系”的基本建设架构,着力打造兴庆区数字产业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银川公铁物流园、银川综保区、中关村双创园,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和5个跨境电商线下园区。到2021年,银川综合保税区当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5.1亿元,同比增长673%,占全区进出口的比重达21.3%。今年3月,商务部“2021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估”结果出炉,银川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总体表现位列全国中上水平。作为我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跨境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宁夏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一种外贸新业态。

005.jpg

中国首家葡萄酒综合试验区在永宁县闽宁镇挂牌。

  借船出海 外贸发展提速

  塞上五月,风和日丽。在石嘴山市惠农区,戈壁上崛起的嘉峰化工厂区,如一个放大版的精密化学实验室,正在发生着一场场化学反应,主要反应物便是“氰胺”。

  氰胺作为我区优势出口化工产品,它的轻舟出海折射出我区众多外贸企业的成长路径。

  而以嘉峰为首的我区双氰胺产能如今已占到全球的40%,嘉峰化工产品远销44个国家和地区。

  “近5年,共建‘一带一路’让企业赶上了好机遇,发展动力十足。在2021年的中阿博览会上,嘉峰拿到了千吨的大单,开拓市场新空间。”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石少嘉感慨地说,该公司出口销售额从2017年的2300万美元逐年增长,到2021年已达到9400万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逐年攀升。今年第一季度,嘉峰出口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0%。

  “出海”带来的国际视野,让嘉峰的目光也在不断拓展,如今,公司出口产品涉及农药、医疗、化妆品、新材料等多个行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宁夏不断“解锁”开放密码。近年来宁夏通过打造“数字政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16”政策文件等,开通“宁贸通”平台,与全国实现通关一体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申报业务覆盖率达到100%。到2021年12月,根据国家口岸办通报,宁夏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8.22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4.75小时,较2017年压缩93.56%,压缩比高居全国第3位。据自治区商务厅统计,2017年以来,宁夏进出口累计完成1168.2亿元,比上个5年增长4.1%。其中,对“一带一路”和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累计331.3亿元,占我区进出口总额的逾三成。

<p>  2022年1月20日,宁夏首发中老班列集结出发。宁夏高度重视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为进出口贸易注入活力,计划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力促中老班列常态化运营。本报记者 杨娟 摄</p>

  2022年1月20日,宁夏首发中老班列集结出发。宁夏高度重视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为进出口贸易注入活力,计划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力促中老班列常态化运营。记者 杨娟 摄

<p>  第五届中阿博览会跨境电商展于2021年8月19日至22日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C馆举办,跨境电商为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提供了新的机遇。</p>

  第五届中阿博览会跨境电商展于2021年8月19日至22日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C馆举办,跨境电商为企业打造国际品牌提供了新的机遇。

  畅通循环 双向投贸联动

  今年4月,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北部Baltistan(巴尔蒂斯坦)地区的吉尔吉特-沙都216Km公路建设项目2标段开工。

  “看着地图做生意,沿着丝路走出去。”自2017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始布局海外市场,这句话成为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走出去”的座右铭。“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深处内陆的我们走出第一步更有底气。”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涛介绍,宁夏交建已具有涉外投资贸易、涉外工程承包、涉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自2019年3月中标第一个海外项目后,目前已在海外实施多个项目。

  “一带一路”引领的方向,正是企业扬鞭奋蹄的彼岸。

  今年初,宁夏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引进国际知名公司普洛斯注资,共同打造行业领先的新能源资产管理公司。宁夏“风光”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式发展让我区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早在几年前,宁夏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充分利用宁夏发展风电的资源和政策优势,与高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外资6000万美元,开发建设300MW 风电项目,项目现已全部并网发电。

  近年来,宁夏对外投资区域由欧美等国家延伸到中亚、西亚、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美国亚马逊AWS、辛普劳、德国舍弗勒、法国达能、韩国晓星等一批知名外资企业落地宁夏。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宁夏扩大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叠加,宁夏“走出去”的大通道愈加宽广,“引进来”的强磁场越发有力。

  五年来,我区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42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我区实际投资占比12.22%,较2016年提高10.32个百分点。

<p>  宁夏是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本报记者 马楠 摄)</p>

宁夏是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三位一体” 畅通对外通道

  3月28日,宁夏首列“一单制”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开往天津港。这意味着宁夏企业出口货运的“出海口”从天津前移到宁夏,企业可以在家门口“一单到底”,经天津港直接下海发往出口国目的地。

  物流通,则贸易畅。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总监陈忠港对此深有感触。作为全球生物氨基酸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有近一半用于出口,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疫情暴发后,国际海运受到严重影响,大量出口产品被堵在路上,伊品也未能幸免。宁夏适时开行的铁海联运班列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对我们的意义特别重大,原来我们出口通道主要是海运。现在企业有多个选择:铁海联运一单到底、中老铁路货运、中欧班列等,通道的多元化一下子打开了企业发展的空间。”陈忠港说。

  2019年,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成功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截至2021年底,全面实现开通直飞所有省会城市和28个区域枢纽城市目标,积极构建“空中丝绸之路”。

  近年来,我区利用所处新欧亚大陆桥国内段中间位置,以及对内联接中国东西部与对外通往中亚西亚的特殊陆空优势,积极推动陆海多式联运,实现西向(中亚)、北向(俄罗斯)、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向(天津港)货运班列开行。畅通陆地通道,拓展空中航线,构筑起空、陆、网“三位一体”丝绸之路大通道,将宁夏与世界紧紧连接到一起。

  风起扬帆 共享发展机遇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一直是宁夏对外开放发展的瓶颈。

  商务部研究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研究所所长祁欣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宁夏重大发展机遇,宁夏各界也抢抓开放先机,依托中阿博览会等重要平台,创出自身特色,开辟了中阿经贸合作新领域,有力推动中阿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为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出重要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为内陆地区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共享国家改革开放新成果带来了重大机遇,也使宁夏由开放末梢跃升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宁夏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王瑛认为,宁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在开放,而宁夏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也在开放。

  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徐晓平表示,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宁夏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开辟了更大空间,为推进先行区建设积蓄了强劲动能。下一步,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市场,开展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突破。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的总体框架下,聚焦经贸合作,致力推进中国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投资、产能合作、技术合作、卫生健康、绿色发展等领域共同发展。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宁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正从开放中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作为不沿海、不靠边的内陆省份,宁夏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不断扩大提升对外开放发展水平,激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正书写着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宁夏篇章。

小省区有大视野

  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赖氨酸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缬氨酸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苏氨酸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

  宁夏石嘴山市被称为“世界氰胺基地”,双氰胺、单氰胺产品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的90%、70%。嘉峰集团是氰胺行业的龙头企业,双氰胺产能占全球40%,产品远销44个国家和地区;

  宁夏羊绒产业瞄准国际市场抢抓机遇,逐渐实现了从粗加工向深加工、从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的转变。在出口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附加值也不断提升。近10年来,宁夏加工原绒产能约占到全球60%;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区5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

  这是在近日采访中,不时“惊艳”到记者的一些数据。

  “时势造英雄。”采访中,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石少嘉告诉记者,这些年企业赶上宁夏加强对外开放的强劲动力,政府在前面开山辟路,遇水搭桥,不断创造“出海”的适宜温度和环境,企业随之轻舟出海,乘风破浪。嘉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推动力。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肆虐下,嘉峰逆势前行,确定了1.5亿美元的出口目标,也同样是因为背后有坚强的支撑。

  近年来,宁夏牢牢抓住了“一带一路”的机遇,站上了对外开放的“风口”,这才有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宁夏制造”。

  深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一直是宁夏开放发展的瓶颈。“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使宁夏由开放末梢跃升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

  负重自强,敢于创新,小省区有大视野、大作为。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宁夏企业视野不再“拘于”身居小省,而是敢于放眼世界争一流,放开手脚闯市场。当我们谈论对外贸易时,也不再言语匮乏,而是充满自信。期待越来越多的宁夏单品、产业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宁夏,让宁夏惊艳世界。(记者  杨娟  图片除署名外均记者 马楠 摄)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