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戈壁,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然而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200万千瓦光伏基地在建项目现场,却是另一番景象:随着光伏组件接片连排,一片片泛着乌光的太阳能板,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勾勒出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宁夏面积不大,但煤炭、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能源富集互补,具有综合开发的优越条件。
立足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我区充分发挥国家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做好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坚持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紧盯国家“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重大生产力布局,紧抓重大政策空间和发展机遇,做强“电力”、引来“算力”、形成“动力”,着力在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上开新局。
吴忠第四十五光伏电站采用3种不同容量子方阵的设计,涵盖80个发电单元。记者 王鼎 摄
“追风逐日”布局新能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这意味着,既要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同时又不能放松、放缓“双碳”工作的推进。
“宁夏将坚持绿色优先,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大基地’。”全国人大代表李郁华表示,以清洁高效的煤电为支撑,以“西电东送”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创新推进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改造,稳步推进200万千瓦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和“绿电园区”建设,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消纳新路径,大幅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体系。
宁夏坚持延链发展,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清洁能源“大产业”。对标清洁能源产业前沿领域,延长新能源产业链,推进上下游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制造业基地。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打造以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等为重点的全链条光伏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塔筒、叶片、减速器、风电大型铸件、电机控制系统等风电关键零部件和配套设备制造,建设西北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储能产业,补齐新型电池、电解液、隔膜等本地化配套短板,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宁夏还坚持多措并举,增强系统调节能力,努力构建新型电力“大系统”。从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加快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加快发展抽水蓄能,做到应核尽核、能开尽开。积极推进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二氧化碳等新型储能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骨干网架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分布式和微电网发展,持续提升系统保障和运行控制能力,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转变。
我区坚持创新引领,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创新“大平台”。聚焦光伏、风电、氢能等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建设清洁能源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光伏制造、氢能生产、储能蓄能、节能降碳等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科研攻关、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期待光伏产业迎来“暖阳”
从吴忠市区出发一路向南,经太阳山开发区、红寺堡区,再到同心县,绵延起伏的群山上,一处处由光伏面板排列组成的“蓝色海洋”波光粼粼;一座座耸立山峰的白色风机矩阵雄壮威武;它们呼应天地,乘风追光,正在向着送端源源不断地输送绿色电力。
新能源项目建设高歌猛进,让宁夏实现“华丽转身”,2021年,全区光伏装机累计达到14吉瓦(GW),居全国第九位,风电、光伏装机量占全区总装机量43.3%,发电量占全区总发电量的18.7%。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为21.4%,居全国第三。宁夏电网成为首个新能源发电出力超过本地电网用电负荷的省级电网。
目前宁夏光伏制造业已形成涵盖多晶硅、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环节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材料生产研发基地。2021年宁夏光伏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成为支撑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示范引领产业。
“太阳能光伏发出来的也是电,瞬间平衡、无法有效经济储存是电作为二次能源最特殊的属性。让光伏电站建成后能发出电,实现‘千瓦’向‘千瓦时’的转变,落实电力市场和消纳空间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杨培君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西北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支持力度,加大开拓西部地区新能源电力外送市场,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带动西北地区光伏风电资源开发。
杨培君建议,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充足的调节资源。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绿色低碳环保,但受制于自然和技术原因,存在随机性、波动性、不连续性的问题,需要出台政策支持建设更多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设施,提供足够的调节资源,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国家应把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作为撬动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支持太阳能晶硅产业链布局在宁夏等可再生电力资源丰富的省区。”杨培君委员建议,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供暖”等适宜西北地区农村用能改善的技术及模式。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减少碳排放,解决农村冬季无集中供暖问题。(记者 李志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