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西部福地 吉祥如意 -> 要闻推荐
马银秀和他的“花果山”
2024-07-18 15:24:29   
2024-07-18 15:24:29    来源:固原日报

  黑大庄村地处西吉县兴隆镇,山套着山、沟连着沟。

  二十多年前,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春种一座山,秋收一小篮”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村民大多数外出打工、畜牧养殖,土地被撂荒。

  如今的黑大庄村,山青树绿、鸟语果香。杏树林硕果累累、桃树林枝繁叶茂、李子树林郁郁葱葱。

  马银秀的128亩果树长成了一道风沙难以跨越的天然屏障,治愈、保护着这里曾经荒芜的大山。

  2003年,马银秀去陕西省杨凌区买拖拉机,碰上当地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本想进去看看热闹,结果听到农学专家讲解高效施肥、高产栽培等农业种植知识,并介绍推荐粮食、果木等农资良种,马银秀来了兴致,萌生了荒山种树的想法。

  马银秀留下专家的联系方式,私下请教。“专家听了我的想法,推荐了适合在干旱少雨、土层浅薄的荒山种植的‘金太阳’杏树,能防风固沙、保土,而且早熟、丰产性好,有经济价值。”马银秀说。

  当时一棵杏树苗8元钱,马银秀买了300棵。从那年开始,整地培土、开荒育苗,他向漫山遍野杂草丛生的荒山发起了“进攻”。

  黑大庄村地形陡峭、土壤质量较差,马银秀便从地势相对平坦的土地开始“动工”,除草、碎石、翻土、深耕、平整……

  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保证树苗成活率、管理成长期树苗等专业技术问题还是难住了马银秀这个“门外汉”。

  马银秀年年去陕西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取经。

  添加适量腐熟的农家肥,供给养分;修剪根系、填实土壤,避免留空隙;及时修剪,促进树冠形成和生长;注重病虫害防治,保证生长健康……

  绿化荒山的信念坚定,但种树的漫长岁月,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父母是阻拦他的第一座“大山”。“中午回去碗筷都收拾了,也不给我留饭。晚上回去他们早都睡了,家里黑乎乎的。”马银秀回忆。后来,他干脆带着干粮上山,中午吃完就在地头一睡,晚上睡炕上就想着一天比一天高的树苗,缓解内心苦闷。

  “给果树浇水时,挑两桶水只能浇8棵树苗,一天下来肩膀又酸又肿,晚上睡觉都不敢翻身。”马银秀感慨万千,“下雨上坡时都是滑溜溜的软泥,得拄着木棍。下山更难,一不小心连人带架子车全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春夏秋冬,伴着晨光、朝露、鸡鸣,马银秀栽苗、育苗、护苗的脚步没有停。

  终于,一棵棵翠绿的树由点成线、由线成片,马银秀心里希望的火种越燃越烈。

  2006年,杏树开始挂果,一棵树产2.5公斤左右的杏子。马银秀信心倍增,在专家推荐下又引进梨树、苹果树,种植芍药、松树。

  2008年开始,果园每年有了两三千元的收入,虽不足以回本,却让马银秀真真切切地尝到了“甜头”。2010年,果园收入2万余元,让他越来越有盼头。

  种植多种果树,减轻了单一树种对土壤和水源的消耗,促进了果园的生态平衡,山林植被覆盖变广,水土流失缓解,水、旱、风沙灾害减轻,山上的生态越来越好。马银秀买来红头雁、土鸡、婆罗门鸡、乌黑鸡,尝试林下养殖。“一枚乌鸡蛋1.5元,每年光卖鸡蛋就能挣5万元左右。”马银秀说,利用果园的土地和林荫资源养鸡,互促互利、以绿生钱,收获了生态财富。

  与此同时,最让他欣慰的是父母态度的转变和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父母帮忙料理果园、饲喂家禽,当地政府支持他成立了生态林园养殖合作社,带动周边有意愿的村民一起在山林种果树。

  21年过去了,马银秀的手糙了、腰弯了,青丝掺白发、皱纹爬满脸。红梨、樱桃、西梅、核桃、巴旦木,不断有新品种果树落户黑大庄村;大鹅、野兔、松鼠在林间欢快穿梭,“花果山”越来越有生命力。

  每年4月中旬,杏花香溢满杏林,游人如织。“村里有谁心情不好了,来鸟语花香的果园转一圈,眉头不皱了,脸也不拉了。”马银秀打趣地说。珍珠油杏、凯特、金杏……压弯的枝头挨在地上。“我的杏子品质好、种类多,周围村子有集市、交流会,客商会上门采购,大家都是开车来,按桶称,一天最少卖300元。”

  北京七号蜜桃喜光、耐寒,适应性强,能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马银秀将它们培育在果园高处。“讲科学、有技术才能种得成。”马银秀说。每年桃树管理期,他都会请掌握专业技术的工人上门料理果园,带动就业。同时,也成功带动周边乡镇种植特色林果。

  站在马银秀的“花果山”俯瞰,从前无人问津的荒山,如今被茂盛的树冠遮住了沟壑。“我能动一天就护一天树,未来我‘没了’,我的树还在。”马银秀动情地说,为荒山添绿筑青的日子他从未放弃,也不曾后悔。(见习记者 王文莱 记者 闫 蓓 宋 昇 李 兴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邹炜新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