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蒲公英能做什么?有什么价值?在泾源县黄花乡平凉庄村,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8月1日,走进平凉庄村闽宁中药科技产业园宁夏壹品康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淡淡清香扑鼻而来,蒲公英叶茶、蒲公英根茶、蒲公英花茶等20多种产品整齐摆放。
“蒲公英全身是宝,它的花、叶、根、茎各个部位都能制成不同茶品,没有废料。”公司总经理于广云拿起一罐茶详细介绍,不仅如此,蒲公英还能和蜂蜜、红枣、玫瑰花、菊花茶等融合制成多种茶品,在保留蒲公英药用价值的基础上,又有独特的功能和风味。
在泾源种植中药材不足为奇。但除了大黄、独活等常种的中药材,科学种植蒲公英的领域基本空白。在平凉庄村,蒲公英为农户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源于一次偶然的茶叙。
于广云之前在陕西西安打工20余年。一次跟朋友喝茶闲谈时,了解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养生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蒲公英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诸多功效,市场前景广阔。更让他心动的是泾源县气候冷凉,土壤肥沃,正是培育优质蒲公英的理想环境。2022年春节后,看准机遇的于广云返回家乡泾源,决定发展蒲公英种植产业。
于广云的想法得到平凉庄村村委会的支持,经过商讨研究,村委会决定将村里原有的蜂蜜加工厂用地提供给他,盘活闲置资源。场地有了着落,于广云开始一心扑在蒲公英事业上。外出拜访专家、考察学习取经、研究人工种植技术,2023年,宁夏壹品康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帮扶于一体。公司投资39万元从河南省引进整套制茶设备,对蒲公英进行精细化加工。从采摘、分拣到切割,再从清洗、杀青、揉捻到干燥,公司严格把关每道工序,确保品质和口感。
“刚开始试验时,蒲公英揉捻的程度、蒸的时间还有烘干的温度都有讲究,因为不熟练工序,浪费了几千斤蒲公英。”于广云说,经过不断尝试和反复琢磨,第一批蒲公英茶制作成功。看着制成的茶叶条索完整,色泽自然,泡出的茶汤金黄透亮,口感清香,于广云满心欢喜。
为了能批量生产,于广云去外地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购买特大型多倍体新品蒲公英种子,率先建立蒲公英种植示范基地,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严格遵循科学的种植方法。基地还采用绿色种植模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确保蒲公英的品质。“新型品种的蒲公英生长个体、营养成分、药效是普通蒲公英的4至8倍,所包含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菊糖、蒲公英素等成分也是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于广云介绍,茶叶在本地市场销售的同时也在周边城市销售,逐渐被消费者认可。2024年,公司种植蒲公英200多亩,纯收入近40万元。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于广云的信心和干劲更足,联农带农、帮助村民增收的目标也更明确。公司为当地村民提供务工就业岗位,目前已稳定吸纳就业人员10余名,阶段性解决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200多人次,年支付务工费40万元以上。“种植、采收的时候在地里忙活,闲了就来车间干活,月收入近3000元。”村民马彦霞说。
在基地示范带动的基础上,公司还带动当地村民种植蒲公英,为村民提供保底收购价,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为了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公司和村民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渠道。今年,在公司带动下,蒲公英种子种植面积2000亩,其中农户种植400亩、村集体种植1000亩、公司种植近600亩,20多户农户和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参与村民日益增多,蒲公英种植正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
“后期,公司计划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研发蒲公英粉,生产加工蒲公英挂面,提高产值,提升效益,扩大市场。”于广云说,他们还将与当地康养机构、茶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将蒲公英茶融入康养服务中,并开发以蒲公英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为消费者提供多样体验。
在广袤的田野里,一株株蒲公英正承载着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景肆意生长。(记者 任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