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市县亮点
中卫--沙漠边缘建绿洲
2018-11-20 11:45:26   
2018-11-20 11:45:26    来源:宁夏日报

<p>  扎制草方格,播撒绿色希望。</p>

<p>  生长茂盛的沙生植物花棒子。</p>

扎制草方格,播撒绿色希望。

<p>  美丽的中卫香山湖。			  (本版图片均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提供)</p>

生长茂盛的沙生植物花棒子。

美丽的中卫香山湖。(本版图片均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提供)

  提起沙尘暴,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长流水村村民心里,都有一本账。

  过去,每到冬季、春季,呼啸而来的西北风裹携着沙尘铺天盖地。一场风沙过后,家家户户必做的事就是从院子往外铲扫沙子,严重时,村道上的积沙堵得院门都难以打开,生产路被沙子埋没更是常事。

  年过八旬的村民黄自猛对沙尘暴的危害印象深刻:“经常是一场沙尘暴,就把村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连根带苗毁掉了。”

  “脸盆口粗的树都能吹断呢。”村民马志祥说。

  这些年,随着沙漠治理和封山禁牧持续发力,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原来经常遭受袭击的村庄、农田开始平静下来,玉米、小麦年年丰收。

  村民黄自喜承包120亩村集体土地种植玉米,每亩年收入2000元左右。“要是像原来风沙那么大,这些地就是白给我种,我也不敢。”

  长流水村南临香山、北靠腾格里沙漠,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看到这里特殊的光照资源优势,一家涉农企业在该村流转500亩土地,建设供港蔬菜基地,村民将土地租给企业,又受雇于企业从事田间管理,收入不断增加。今年,预计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

  如今,这个拥有原生态的丝绸之路、新旧石器遗址、古长城烽火台等观光景点的村子,正在挖掘其临近5A级景区沙坡头的优势,谋划打造特色旅游业。

  而在过去的60多年里,因为深受风沙之害,中卫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与风沙的抗争。

  为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头)兰(州)铁路,成立于1950年的中卫固沙林场,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了“麦草方格固沙法”。

  麦草方格的寿命周期一般为3年至5年,当其经过风吹、日晒、降雨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化为乌有时,撒在其中的草籽,已在方格障蔽下,遇雨发芽生长,形成足以防风固沙的植被了。

  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局长刘宏阳说,多年来,该市先后实施了宁夏黄河东岸防沙治沙项目、中德合作北方荒漠化综合治理宁夏项目等重点林业项目,对城市周边的西风口、北干渠系、葡萄墩塘等八大沙区进行了综合开发治理,逐渐形成由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组成的“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实现了人进沙退的重大转变。

  沙漠植被覆盖率由最初不足1%提高到现在的42.5%,沙生植物由最初的20多种发展到了现在的453种。人和沙的距离从6公里扩大到20公里。

  沙漠边缘建绿洲

  提起南华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南华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王林如数家珍:

  森林覆盖率达24.79%,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小山沟泉眼原来只有8分水管的水量,而今年这里变成了1.2米左右宽的溪流。

  五桥沟许多泉眼曾经一段时间断流,而现在泉水丰沛,四季长流。

  小气候变化明显,见云就是雨成为常态。

  野生动物种类增加,狍子、野猪等成为南华山动物世界的新族……

  海原气象局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南华山区域降水量由原来正常年份的500毫米提高到600毫米。

  数字的变化是最有说服力的。海原县是中卫市生态林建设的主阵地,近年来,海原县重点实施自治区四大林业工程之一的“南华山外围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提升工程”和县城周边绿化工程,完成造林任务10万亩,有力地改善了中卫市南部的生态环境。

  中卫市始终把林业生态建设确定为“美丽中卫”建设的核心内容,实施了腾格里沙漠综合治理、城市扩绿提升、工业园区绿化、生态移民区生态修复、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农田林网、村庄绿化、封山育林等一大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致力园林绿城,先后实施了大河之舞主题文化公园、黄河过境段水生态治理与保护、新老城区生态修补等绿化项目,新建沙坡头区市民休闲森林公园、中宁市民休闲森林公园、海原县牌路山森林公园3处,构筑了复合式、立体式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街一景的园林城市景观。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5.57%、绿化覆盖率3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14平方米。

  致力湿地保护,实施了以湿地保护及恢复为主的中卫市滨河、沙漠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通过退耕还湖、营造护堤林、疏通渠道等措施,有效整合了香山湖、黄河湿地、应理湖以及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龙宫湖、高墩湖、马场湖等湖泊,建立了多处湿地保护站、鸟类栖息岛等。截至目前,全市湿地面积32930.46公顷。沙坡头区湿地面积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080.28公顷。实施黄河过境段保护工程,一期项目沙坡头区段建设面积460公顷,工程投资3.89亿元。2017年以来,已栽植各类乔灌木40多万株,完成绿化面积9000多亩,已基本完成任务。

  兴林富民绿潮涌

  沙坡头区宣和镇敬农村是苹果种植大村,全村共有耕地5780亩,其中4700亩种植苹果。在由“粮”转“果”的结构调整中,原来祖祖辈辈靠庄稼为生的村民,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经济林比粮食作物好得多:粮食作物至少10天得浇一次水,而果树一个月不浇也没事。而且,果树的效益比粮食作物高。村支部书记陈晓荣说:“正常年份,全村苹果销售收入1700多万元。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村民人均收入的80%。依靠发展苹果产业,全村380多户中,三分之二有小车,90%以上的农户盖了新房。”

  中卫把发展生态经济林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发挥“中国枸杞之乡”优势,积极与中科院、宁夏农科院、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院地合作,开发生产枸杞果酒、籽油、花蜜、芽茶等七大类50多种加工产品,培育了“宁夏红”“早康”“宁安堡”“乌玛”等知名枸杞品牌,“中宁枸杞”品牌跻身全国农业区域品牌十强。

  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试验示范矮化密植,推广交替控灌新技术,培育了“南山阳光”“沙坡头”“万齐”“红香山”等苹果品牌。形成了以沙坡头区南山台地区为核心的优质苹果基地,建成了以中宁县清水河、红梧山等为主的6大绿色枸杞产区,以永大线两侧为主的红枣基地,以海原县库井灌区为主的香水梨、红梅杏基地。其中,南山台地区为核心的优质苹果基地,成为中部干旱带重要的脱贫富民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市生态经济林共计115.12万亩。

  从60多年前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到现在的中部百万亩经济林种植、南部南华山及其外围百万亩绿化法“三个百万亩”工程,中卫人与风沙肆虐的沙漠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战,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如今,全市林地总面积达到766.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0.26%。先后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亚洲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人地和谐相生的全新生态链业已形成。(记者 冯涛)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