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工巡河耗时久、范围小,复杂水域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使用无人机巡河,效率高。”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锦林街道府佑水香社区里,河长杨洋操控的无人机缓缓升空,北武当生态长廊段3.18公里的河道在高清镜头下尽收眼底。今年是他担任社区河长的第四个年头,这台无人机成为他最得力的“搭档”。
4年前刚上任时,杨洋和同事们靠双脚丈量河道,人工巡查效率低,还常留下监管盲区。后来,社区探索“科技+治水”模式。府佑水香社区组建起由工作人员、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无人机巡河小组,每周定期开展空中巡查。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能实时捕捉水体颜色、河岸植被、排污口、水面漂浮物等。“去年冬天发现冰面中间有个窟窿,我们通过无人机喊话,及时拦住了想抄近路的居民和孩子。”杨洋说,那些脚步难以抵达的区域,现在都成了无人机的“主战场”。
“那天我们去巡查,网格员的无人机飞到河边时,发现一个焦急的老太太,我们把镜头转到河面一看,发现一只小猫在扑腾。”社区工作者孟旺林告诉记者,无人机发现后,他们骑电动车赶到事发地点,成功救起落水的小猫。孟旺林说,如今“空中+地面”联动,已是社区巡河的常态。
府佑水香社区构建的“空中巡查—问题采集—分流处置—闭环反馈”全链条机制,让每一处隐患都能被快速响应:无人机发现漂浮物,网格责任人10分钟内到场打捞;排查出排污口疑似渗漏,社区立刻联动环保部门取样检测;遇到河道违建,联合执法队伍3天内启动拆除……
“上次无人机拍到一处隐蔽的建筑垃圾堆放点,我们协调车辆清理后,又用无人机复查确认,确保不留死角。”杨洋展示着前后对比照片,平台上的闭环处理记录显示,今年以来河道问题处置效率提升了60%。
“我们基层河长就得想办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府佑水香社区党委书记张慧说,引入无人机正是社区践行这一理念的创新尝试。社区里的年轻人成了技术主力,他们熟练操控设备,还开发出“巡查路线优化”“隐患智能标注”等小技巧,真正用活科技工具。(记者 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