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市县亮点
与阴雨赛跑,争分夺秒抢收抢烘
宁夏固原:八方驰援保颗粒归仓
2025-10-31 08:30:47   
2025-10-31 08:30:47    来源:新消息报

丰收的喜悦。

田间地头,刚挖出的马铃薯个大饱满。

干部群众一起掰玉米。

采摘辣椒。

马铃薯装车。

  “三春不赶一秋忙”,秋粮丰歉关乎民生根基。

  进入10月,固原市遭遇连阴雨天气侵袭,全市大部分乡镇土壤相对湿度达90%以上。田间过湿,造成机械无法下地作业,人工收割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玉米、马铃薯等大宗作物的收获进度。同时,高湿低温环境还影响了冬小麦的适期播种和农产品质量。

  今年,固原市秋粮播种面积达279.35万亩,面对这场严峻的秋收大考,该市干部群众使出浑身解数,开启了一场“抢收大战”,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亩,让每一粒粮食都能安全归仓。截至10月28日,已收获252.3万亩。

  秋雨“锁田”机器“罢工”

  党员干部组建志愿队“夺粮”

  秋雨未歇,田地泥泞,机械作业受阻。固原市泾源县新民乡迅速吹响助农秋收“集结号”,百余名党员干部组建了11支秋收志愿队,下沉到田间地头,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与农民兄弟们并肩作战、“雨中夺粮”。

  “家里缺劳力,雨又下个不停,我真怕玉米烂在地里。”杨堡村村民禹主麻愁得睡不着觉。看到乡里、村里组织人手到他家地里掰玉米,心里一下子又踏实了。“我们采用‘党组织+志愿者+农机统筹’模式,帮助40多户困难群众完成了秋收。”新民乡党委副书记王鑫介绍。目前,新民乡超七成玉米已经归仓。

  在“中国辣椒之乡”彭阳县,1.46万亩露地辣椒亟待采收。彭阳县借助各种渠道发布用工信息,广泛联络周边闲余劳动力,全域推进辣椒抢收、加工与销售。在白阳镇中庄村500亩辣椒基地,务工人员分工明确,采摘、称重、装车一气呵成。“每天用工100人左右,争取在霜冻到来前完成采收。”中庄村村监会主任杨志科说。草庙乡米塬村“辣椒套水果玉米”基地内,米塬村党支部书记米克垠带领村组干部和务工人员一起抢收,近九成辣椒已采摘完毕。

  西吉县助农秋收志愿者招募公告发布后,响应者众。10月21日,60多名志愿者前往震湖乡蒙集村抢收。面对泥泞湿冷的环境,志愿者们有序采摘、分拣、装筐、转运。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为村上双老户、监测户和弱劳动力的困难家庭抢收了15亩马铃薯、5亩玉米。

  “孩子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望着还未收割的15亩玉米,隆德县温堡乡吴沟村60多岁的刘继东愁容满面。村委会得知后,立即联系帮扶单位隆德县委政法委和司法局组建应急抢收队。隆德县山河乡也联合帮扶单位隆德县人大、纪委监委、审计局和党校,组建了300人次的应急抢收队,到菜子川村、王庄村等地抢收马铃薯。

  机械作业科学调度

  万台“铁甲”上阵加速抢收

  10月16日,天气放晴,西吉县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新营乡全面开启马铃薯采收。二府营村连片种植基地里,大型马铃薯收获机在田垄间有序穿梭。随着滚筒翻滚,一颗颗马铃薯破土而出,工人们分工捡拾、装袋、搬运。

  “‘满寺农机手’团队技术好、效率高,收割40亩玉米才花了2000多元。”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虎晓伟家的玉米地里,收割机穿梭不停,一次性完成切割、粉碎、收集。西吉县沙沟乡“满寺农机手”团队目前拥有88辆现代化农机设备,分散在全区各地收秋粮。

  在秋收“保卫战”中,固原市共投入拖拉机5000余台,马铃薯收获机械4000余台,联合收获机700余台,确保秋收进度条快速更新。

  秋收作业大有讲究。固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县区根据区域、作物特性和成熟度,合理安排收获顺序。对川区平地,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调用履带式收割机加快收获;对山区丘陵地带,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对发生内涝的地块,则开挖深沟或启用抽水泵,确保积水及时排出,为农机作业创造条件。

  烘干设备日夜运转

  千余处空闲地变“共享晒场”

  原州区彭堡镇彭堡村新星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烘干塔,从下雨第一天起便开足马力24小时运转。这个“大块头”能快速将玉米、糜子、荞麦等作物烘干,防止发霉、发芽。

  位于原州区中河乡曹河村的天凯杂粮购销中心,烘干设备轰鸣运转,金黄的玉米经过脱粒、烘干、过筛,完成打包。购销中心负责人李海东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小沟村村民海明友在电话里求助:“机器运行着没?我这里有160吨潮粮!”李海东回答得干脆:“塔火正旺,拉来!”不一会儿,海明友拉着玉米连车带泥地“冲进”购销中心大院。3天后,海明友捧着干爽的玉米喜笑颜开。

  受阴雨天影响,秋粮水分含量激增,湿粮霉变风险加大,晾晒、收储面临重重困难。固原市各县区科学调度烘干设备,积极组织粮食收储机构、具备烘干能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满负荷运转。全市共启动32台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1000吨。

  这边用现代化的机器烘粮,那边用传统的晾晒模式晒粮。各地打破“院墙”束缚,激活“空地”资源,在不影响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动员村集体开放文化广场、学校操场、闲置厂房等,提供避雨防水晾晒场地。全市1200余处、约47万平方米的空闲场所都成了“共享晒场”。

  对于没有烘干条件的农户,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其或“小堆晾晒、及时翻动”,或通过玉米果穗装铁丝笼晾晒,或将玉米码在晾架、木板上,保证底部透气,用电风扇或鼓风机吹除湿气,加速水分蒸发。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政府部门科学统筹,社会各界八方驰援,农民兄弟齐心协力,在六盘山脚下这场争分夺秒的秋粮抢收“保卫战”中,每个人都成为粮食安全的守护者,每个人都用责任和汗水捍卫着固原粮仓。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永峰 郭小立 师越 常宽 见习记者 马国军 杨恺 文/图)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