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动态
折腰沟村:旱塬上的“彩虹之村”
2021-09-23 09:40:43   
2021-09-23 09:40:43    来源:吴忠日报

  空中俯瞰折腰沟村,五彩斑斓,宛如彩虹(摄于9月8日)。该村党支部用“彩虹效应”点亮寂静村庄。

  折腰沟村10孔窑洞宾馆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摄于9月8日)。2019年8月,该村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投资兴建窑洞宾馆,建成以来接待游客300余人,创收2万余元。

  折腰沟村的文明实践站活动广场(摄于9月8日)。2020年该村兴建文明实践站活动广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让村民活动有了好去处。

  航拍折腰沟村全景(摄于9月8日)。今年,该村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折腰沟村北至五里墩预旺城,南与甘肃省环县接壤(资料图)。

  折腰沟村位于同心县张家塬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18公里,南依莲花山,西连山水沟。全村面积76.3平方公里,有草原生态面积近4万亩,退耕还林面积6094亩,耕地面积15742亩。下辖3个自然村,共有335户956人,其中常住户83户237人。2020年末,人均可支配收入9473元,全村实现脱贫摘帽。

  近年来,折腰沟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美化村庄为重心,开展“三大三强”行动,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累计争取同心县委、县政府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帮扶单位帮扶投资55万元,硬化43.7公里乡村道路,兴建3座过水桥。强化环境整治,对村庄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拆除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实行垃圾集中管理,规范农村畜禽养殖管理,畜禽圈舍入笼养殖,基本实现了农村环境“三无规范一眼净”目标。

  实现脱贫攻坚后,该村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和生态村庄建设,大力实施卫生改厕、安全饮水、产业培育等工程。截至目前,安装130盏路灯,兴建1座公共厕所,建设1处文化长廊、2个文化广场、10孔窑洞宾馆,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下一步,该村将借助莲花山“青苗水会”的影响,打造莲花山旅游项目,把莲花山打造成为“花莲山、花果山”,初步形成“游乡村景、吃乡村饭、住乡村窑、睡乡村炕”的特色旅游风格。

  折腰沟村成了“网红”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9月的折腰沟村成了“网红”地。全村335户居民家的屋顶被染成了红、黄、蓝、橙等各种颜色,随着火车茶座、越野车赛道、民宿等15个项目的陆续完工,这个旱塬上的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在秋日天高云淡的季节,从空中俯瞰,多彩的房屋如同阡陌纵横的田野里闪现的彩虹,绚丽而梦幻。

  地处闭塞的旱塬,沟壑纵横,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的折腰沟村“大变脸”,成了旅游示范村,知名度提高了,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71岁的村民丁成吉家与村部几步之遥,他家门前有一个占地0.7亩的休闲广场,广场上有花草、凉亭和硬化人行道。就在今年5月份之前,这个地方还是蓄水用的涝池,杂草丛生。如今,这里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丁成吉家的小院比门前的小广场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一进院门,一棵挂满果实的香蕉梨树,树下一个小花池,花池里各种颜色的花争奇斗艳,院里7间住房全部改造成了民宿。

  丁成吉家有60亩地,去年种了35亩红柴胡,原本想3年之后会有个好收成,可今年大旱,对来年的收成很不利。

  今年,村里发展旅游经济,驻村第一书记吴军上门做工作,让每家每户参与到建民宿的项目中。“相信建民宿的收入会比种地强。”种了一辈子地的丁成吉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发生转变。

  折腰沟村有文化

  折腰沟村不仅外边变美了,更在于地域文化和历史赋予其独特的魅力。该村位于美丽的莲花山下,莲花山海拔1800米,山上庙宇始建于唐朝,兴于明、清,如今修葺一新,是同心县的一个旅游打卡地。

  关于“折腰沟”地名的由来,民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相传折腰沟在很久以前并没有现在这样沟壑纵横的大深沟,而是一马平川,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村里住着德高望重的富户田员外,故得名田家川。田员外有一子,又收养了义子田龙,其子嫉贤妒能,设毒计栽赃陷害田龙,田龙义愤填膺,向苍天发下大誓,当众握剑自裁,天公立降暴雨,把田家川冲成折腰沟。第二种说法是,有一喇嘛寻宝,从南方一直寻至田家川东山腰,便找人在山腰挖了一个四方坑,挖到一丈深时,发现了一块青石板。这时喇嘛烟瘾发作,便吩咐挖坑人他走后万不可动这块青石板。但几人好奇心作怪,还是搬开了青石板,此时忽然从石板下窜出一条碗口粗的长蛇,几个人慌忙将石板丢下,只见一股青气冲向上空。正在抽烟的喇嘛感到大事不好,忙向山上跑去,但见天空一朵红云,不一会儿变得乌云遮天,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倾盆而下,一天之内下了九场大雨,凶猛的洪水将山腰挖坑之处冲出一条大沟,把山分作两段,从此人们把田家川改名折腰沟。第三种说法是,田家川村民在村上建了个卧龙寺,供奉神佛,顶礼膜拜。一天,龙王到此巡视,发现卧龙寺犯了他的忌讳,就大施龙威,发洪水淹没了田家川,冲出了大深沟。玉皇大帝闻后大怒,降旨斩了龙王,随派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下界拯救田家川百姓,“三霄”娘娘留下了莲花座,就变成了如今的莲花山。

  莲花山的“青苗水会”发祥于清道光年间,历经200余年传承至今。2014年,莲花山“青苗水会”被国务院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俗)代表性项目。2019年,莲花山被自治区确立为非遗传承基地。这是折腰沟村宝贵的文化资源。

  折腰沟村是革命发祥地

  1936年6月16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在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的率领下,经过莲花山进入预旺堡,将红旗插上了莲花山顶峰云霄台。尊重群众信 教自由的红军战士在山上站岗放哨,保卫着建筑精美的庙宇殿堂和预旺一带新扩展的革命根据地。

  莲花山山高房多,成为当地农民集会、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场所。大家常在这里研究打土豪、分田地、捐资筹粮、支援红军等重大事项,不少人在这里参加了红军。折腰沟新庄滩的方神庙墙上还留下了红军战士刷写的“白山黑水地,尽被日占去。无想收东北,抗日是大计”“联合起来,打日本救中国”等标语。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蒋介石调集大量兵力,妄图一举消灭红军于黄河以东的陕甘宁边境地区。同年1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部署,彭德怀在前线指挥,红军在海原、预旺、甘肃环县山城乡、哨马营一带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行了一次重大决战,史称山城堡战役。

  在山城堡战役前后,折腰沟村村民丁文全、王德才等青年踊跃参军,并参加了山城堡战斗。该村妇女陈秀琴冲破重重束缚,毅然投身红军队伍,成为宁夏最早参加革命的巾帼英杰。

  红军在折腰沟一带留下了许多活动足迹,红军议事厅、插旗墩、红军小路、拴马桩、饮马槽等,每一个地方、每一件物品都记录着那段烽火岁月的革命故事。

  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今年7月,张家塬乡党委投资在云霄台上红军插红旗的原址新建一座红旗模型,在莲花山顶上改建一座党史学习纪念馆,新建红军研究作战方案的雕塑。

  9月8日,站在莲花山上,吴军重温了那段历史:“红军来到莲花山后,就住在庙宇里,他们注重历史文物的保护,没有损坏莲花山的一草一木。随后,红军从莲花山这里进驻预旺堡。”

  “目前,‘四史’学习教育馆外围工程已经结束,内部将分红船、开国大典、太空舱等几个主题布展,让游客在游玩的时候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吴军说,下一步,该村准备在西征红军经过莲花山走过的地方修建一条2公里的红军小道,供游客和学员实地体验。

  (记者 马宏萍 蔡宁曦 陈杰 马淑玲 何家元)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