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心县张家塬乡折腰沟村“四史”学习教育馆内,两名游客正在观看展品(摄于1月11日)。
1月11日,驱车前往罗山脚下的同心县张家塬乡折腰沟村,一排排色彩斑斓的民房漂亮整齐。沟坡上,“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八个红色大字异常醒目,“红军小道”的石壁上雕刻着《沁园春·雪》,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观看。
翻开《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不朽名著,当年那些发生在陕甘宁边区的激动人心的故事,有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记录了同心这片土地。
1936年6月16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在师长杨得志、政委肖华的率领下,经过莲花山进入预旺堡,将红旗插上了莲花山顶峰云霄台。
莲花山山高房多,成为当地农民集会、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场所。大家常在这里研究打土豪、分田地、捐资筹粮、支援红军等事项,不少人在这里参加了红军。同心县张家塬乡折腰沟新庄滩的方神庙墙上还留下了红军战士刷写的“白山黑水地,尽被日占去。无想收东北,抗日是大计”“联合起来,打日本救中国”等标语。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蒋介石调集大量兵力,妄图一举消灭红军于黄河以东的陕甘宁边境地区。同年1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部署,彭德怀在前线指挥,红军在海原、预旺、甘肃环县山城乡、哨马营一带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行了一次重大决战,史称山城堡战役。在山城堡战役前后,折腰沟村村民丁文全、王德才等青年踊跃参军,并参加了山城堡战斗。该村妇女陈秀琴冲破重重束缚,毅然投身红军队伍,成为宁夏最早参加革命的巾帼英杰。
红军在折腰沟一带留下了许多活动足迹,红军议事厅、插旗墩、红军小路、拴马桩、饮马槽等,每一个地方、每一件物品都记录着那段烽火岁月的革命故事。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消失不见,但那些蕴藏在红色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却能让人们穿越历史的迷雾,体验当年的艰辛和不易,感悟革命的理想与情怀。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去年7月,张家塬乡党委投资在云霄台上红军插红旗的原址新建一座红旗模型,在莲花山顶上改建一座“四史”学习教育馆,新建红军研究作战方案的雕塑。
站在“四史”学习教育馆前,折腰沟村第一驻村书记吴军说:“目前,‘四史’学习教育馆内外装修基本完成,内部有开国大典、太空舱等几个主题布展,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赋予红色旅游更多内在吸引力和影响力。”
如今,红色旅游已成为折腰沟村的新名片,昔日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折腰沟村人奋进新征程,将村庄建得更富、更美。
(记者 丁宝萍 金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