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频道 -> 创新驱动
罗山东麓:厚植绿色底蕴 释放生态红利
2023-10-20 18:30:57   
2023-10-20 18:30:57    来源:吴忠网

  编前语:罗山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她在缺水少绿的旱塬大地上挺起一道绿色“脊梁”,用“只此青绿”形容一点不为过。与其他名山大川相比,小体量的罗山,分量却不轻。罗山在防风阻沙、增加降水、调节区域气候上发挥了重要生态作用,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山”。

  然而,过去的罗山周围因过度放牧变得满目疮痍。为了抹平生态“伤疤”,吴忠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足、做实、做优植绿增绿文章,出台2022年罗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紧盯目标,全力推进,努力恢复罗山生态“颜值”。罗山地区位于同心县、红寺堡区境内,两县区也分别拿出子方案,在罗山东西两麓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们通过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对罗山东西两麓进行了深入采访调研,一同聆听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动人故事,感受吴忠市统筹森林、草原、湿地、流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不断织起绿网,建设绿带,形成绿洲,全面加固守护生态“绿色长城”的信心与决心。

10月10日,在罗山脚下,一株株黄刺玫扎根在土地里,起到防沙固风的作用。

  深秋,在同心县下马关镇下垣村,一簇簇黄刺玫扎在地里,一眼望不见边际。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山秃岭、植被稀少之地。“荒了多年的地,终于变绿了。”10月10日,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黄刺玫,罗山东麓林场场长张占明感慨地说。

  为了让曾经的荒地穿上“绿装”,同心县大力实施宁夏吴忠罗山地区防沙治沙综合治理2022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罗山东麓苦水河流域,涉及同心县韦州镇、下马关镇、田老庄乡,建设面积23296亩,共栽植苗木456.5万株。其中,仅黄刺玫就种植了17766.1亩。

10月10日,在同心县下马关镇下垣村,该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伟(右)向记者讲述黄刺玫的防沙固尘作用。

  黄刺玫每年五六月份为盛花期,在枝头开出黄色小花,金灿灿的花瓣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与茂密绿叶相映衬,美不胜收。

  “黄刺玫开花的时候,我们计划举办文旅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张占明信心十足地说。

  同心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植树造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锲而不舍抓绿化,坚持不懈兴产业,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沿着同红公路一路前行,翻过罗山就是同心县韦州镇。生态保护修复——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承担了重头任务。

10月10日,在罗山脚下,一排排防风林让荒山绿了起来。

  在韦州镇韦一村的葡萄种植基地,在一排排紫槐防护林下,一株株葡萄树长势良好。“葡萄、防护林、景观林种植起来后,这里的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同心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伟说,刚建设韦州镇葡萄基地时,风沙大。这两年好多了,风沙少了,雨水也多了。

  如今,罗山脚下,雨水润泽着这些新生草木,让古镇变得苍翠起来,焕发了生机。

  当年的荒山荒坡,如今已成为美丽的“花果山”和百姓致富的“金银山”。截至目前,同心县已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3.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58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8.2万亩、防沙治沙2.67亩。

10月10日,罗山东麓山脚下,一排排防风林不但有效固定沙地,减缓水土流失,还保护了果园、经济作物等免受风沙侵袭。

  同心县紧紧围绕“一河三山”生态治理修复部署,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原则,以促进林草高质量发展、提高防护功能为主线,深入开展罗山东麓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精准提升生态植被质量,初步实现了罗山及周边区域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罗山东麓的昨天,已经积攒了厚重历史的沉淀;罗山东麓的今天,正在释放着产业多元化的活力;罗山东麓的明天,必将绽放出荒漠翡翠的独特魅力。也许用不了太久,当我们再次翻开卫星地图,罗山这个绿色的“大脚印”周边,必定是“绿肥黄瘦”。(记者 丁宝萍 金方华 见习记者 徐玮 马昊坤)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