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频道 -> 今日视点
春天的列车,承载重生迷途者
2022-03-29 10:39:31   
2022-03-29 10:39:31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返乡人员要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良好生活习惯是防范疫情的‘社会疫苗’……”近日,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瓜儿渠村,一名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手持测温枪,向进出小区大门的居民发放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知识宣传单,为居民测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

  谁能想到,这名热心守护小区居民安全的志愿者,曾是一名孤僻、偏执的戒毒人员。

  “我现在没有工作,家人不理我,希望你们能够帮我解决困难……”戒毒人员老刘第一次主动通过电话求助禁毒专干马刚,言语中满是窘迫。48岁的老刘因涉毒导致生活困难,禁毒部门、村委会等各级组织一直没有放弃他,用心用情为他提供帮助,让他对未来逐步有了信心。

  春风化雨,从关怀关爱出发

  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戒毒康复中心实施“禁毒微+”工作法,对于有意向就业却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吸毒人员,马刚将他们的工作要求和生活需求记录在笔记本上,戒毒人员老刘就这样走进了禁毒专干的“禁毒微笔记”。

  一开始,马刚多次电话联系老刘,没有得到回音,便改变策略上门家访。初见老刘的场景让他记忆深刻,他比同龄人更显老态,目光涣散,走路拄着拐杖,口气冷漠地对马刚说:“这十几年从来没有人正眼瞧过我,再不要打扰我了,我现在谁都不相信。”  

微信图片_20220328153952.jpg

  像老刘这样对工作人员抵触的戒毒对象,谈心谈话显得尤为重要。马刚待老刘冷静下来,先安抚老刘的情绪。之后趁热打铁,制定对老刘的帮扶目标及计划。随后,马刚等人经常上门对老刘进行慰问,通过送衣物、送米面油,与他唠家常,为他讲解国家对待吸毒人员的政策和禁毒知识,引导他敞开心扉。水滴石穿,老刘心中硬邦邦的“石头”终于被禁毒人员暖热了,他渐渐与马刚分享生活情况和所思所想。从此,老刘主动配合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工作,随叫随到,积极配合。

  多轮驱动,从保障生活入手

  老刘原来在经济效益较好的工厂上班。2008年因吸毒失业,打零工挣点钱再去吸,给人挖过化粪池,在建筑工地上打过零工,向亲戚朋友借过钱,到最后欠了一屁股债,经常被人上门追债。

  2012年冬天,老刘在家房顶扫雪,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伤了脊椎,住院花掉了8万多元,人也成了四级残疾。2018年7月,老刘父亲遭遇车祸去世。残疾的老刘面临找工作没人要、家人不愿帮等窘境,生活困难。

微信图片_20220328154000.jpg

  针对老刘的现状,马刚多次与民政部门、村“两委”沟通协商,先为老刘申请了临时救助,解决燃眉之急,后又申请了廉租房、低保,解决了老刘基本生活问题。为防止老刘“吃低保,成懒汉”,马刚开始为老刘张罗找工作。通过与社保部门沟通协商,为老刘找了一份在他居住小区当门卫的工作,每月有固定的工资,还有五险。

  家人看到老刘的积极改变,慢慢开始接纳老刘。老刘稳定就业之后,老刘的哥哥主动联系老刘,通知其参加家族活动,家庭关系也随之改善。 

  脱胎换骨,从正向激励迈步

  “想要吸毒人员不复吸,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吸毒人员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明白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鼓励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马刚说。

  马刚与瓜尔渠村、新民中心村“两委”沟通协商,让老刘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不断参加各项活动,老刘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微信图片_20220328154004.jpg

  “感谢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禁毒专干和村干部的良苦用心,鼎力帮扶,使我脱胎换骨,我将珍惜机会努力回报社会对我的关怀。”老刘心存感恩。

  “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如同一辆通往春天的列车,给予迷途者涅槃重生的希望。”马刚说。(宁夏日报记者 苏峰/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