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古城湾人工湿地内,各类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的同时,也扮美了环境。
5月6日,漫步清宁河畔,绿草如茵,河道内碧波荡漾。岸边的中水回用出水口处,一股股经过处理后的中水从水管内喷涌而出,流入清宁河,用作生态补水。
这股清流源自我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经过提标改造,处理后的中水已达到一级A类水标准,再经过古城湾湿地内已建成的再生水循环利用提升泵站,最后经过8公里的再生水利用管道由北向南流入清宁河。
市民刘超家住吴忠市区水岸帝景小区,他几乎每天都到清宁河边的公园跑步健身,对这条横穿市区南部的河道极为亲切,他评价这里的环境为:“水面宽了,环境美了。处处皆画,四季是景!”
近年来,我市聚焦生态用水短缺问题,依托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治理项目,进一步释放再生水资源价值,有效解决城市用水短缺问题。
“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既能实现中水回用,又能改善河道生态。今年初,我市实施建设了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经过两个月的施工,目前已全线完工,并进入补水状态,这样既能解决清宁河长年无补水水源问题,又能完成每年的中水回用率问题,每年中水回用率能提升30%。”市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再生水项目负责人梁志祥说。
“五一”期间,我市开始对清宁河补水口进行再生水补水,日补水量达2万吨,预计本月底达到理想补水状态。
在城市北边的古城湾人工湿地,一个“地埋式”建筑内两个提升泵正轰轰作响。我市再生水循环利用提升泵站项目在此,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现场几名工人正在进行扫尾工程。
把污水变为活水,通过深度处理变成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或绿化等市政用水。在市区,每天大约有4万吨的淙淙清水从第一污水处理厂奔腾而出,顺着中水回用河道管线流向古城湾湿地,再经过两个提升泵输送及管道输送到城市周边,其中有2万立方米水输送至位于城市南边的清宁河,另外2万立方米用于城市绿化。
在清宁街周边的绿化用地上,一排排喷头正进行喷洒作业,让周围绿植在水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道路两侧,刚种下不久的树木得到了灌溉,一棵棵松树吐露新绿。
“这几年我市的变化非常大,走到哪儿都绿油油的。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每天吃完饭去附近的公园溜达一圈,心情可好了。”家住利通区碧桂园小区的李颖说。
“第一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的建设完成,整个提高了我市市区再生水的回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地表水流失,节约了水资源。”吴忠市清宁福局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郝森说。(记者 马一萍 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