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频道 -> 今日视点
吴忠市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筑牢百姓“幸福梦”
2022-09-16 10:51:35   
2022-09-16 10:51:35    来源:吴忠网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新发展机遇。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健康养老、人居环境;不管是政府部门的智能化便民,还是社区的精细化服务,都变得越来越贴心,越来越暖心。

  近年来,吴忠市围绕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痛点堵点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数字政务建设从传统服务方式、办理流程到管理技术进行全方位变革,全力当好企业“服务员”、群众“贴心人”,用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给群众幸福生活“加码”,助力吴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政务服务的“吴忠答卷”。

  马金保是一名长期奋斗在政务服务工作一线的工作者,亲身见证了吴忠政务服务事业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十年前群众办事只能到政务大厅,进驻部门只有30多个,大多数部门事项还没有完全进驻大厅,群众办事还得在大厅和部门间来回跑,重复提供多份材料,到一个专项办事窗口还要排队等候很长。”吴忠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科科长马金保说。

  和十年前相比,如今到吴忠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事项,享受到的更多是“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一窗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帮代办”、“零材料办”、“就近办”等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措施带来的方便与快捷。9月14日,宁夏勇鑫工贸有限公司的办事人员吉雪蕾又一次来到吴忠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办理营业执照,因为提前在网上进行申报,提交了相关资料,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现在我们办理营业执照,相关负责人员会给我们企业打电话,通知我们营业执照办好了过去拿就行,很方便。”经营业主吉雪蕾告诉记者。

  走进“老饭桌”,就能吃上一顿热乎饭;在文化活动室就能找到伙伴切磋棋艺。十年前对于独居老人来说,能吃上一口热乎饭是最迫切的愿望,如今“老饭桌”不单单是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提供一碗热乎饭,更承载了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关注和关爱,成为弘扬孝道、传递亲情、传播正能量的有效载体。

  9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新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舞蹈室、书法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老丁,你看我今天写的字是不是比你力道足多了。”刚走进书法室就看见67岁的贾伟正和老哥们丁宝玉在切磋毛笔字。退休后,他们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一日三餐,文娱活动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和贾伟一样,家住新民社区上桥人家的纳浩毓,退休在家后主动联系小区的老姐妹一同组建了一支舞蹈队,每天她们都会早早的来到舞蹈室一起排练。纳浩毓告诉记者:“以前社区环境确实特别的简陋,我们跳舞也只能在小区院子里,现在社区给我们打造了这样一个很像样的排练厅,环境又好还不会打扰别人我觉得特别满足,确实要感谢社区这几年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开饭啦,开饭啦,咱们今天吃饺子。”中午十一点半,老年饭桌的厨师就做好丰盛的饭菜。69岁的马忠江和几位年纪相仿的老人围坐在干净整洁的饭桌前,几位老人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有说有笑的拉家常,就像坐在自家的餐桌前,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马忠江说:“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每天荤素搭配,凉菜热菜都有,价格还便宜。”马忠江的老伴身体不太好,每次吃完饭,还能在老年饭桌旁的休息室按摩,休息一会。志愿者们每天把休息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让社区居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感受到党的温暖。

  近年来,为解决辖区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迟而造成孩子无人陪伴的难题,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乡乃光湖社区的“四点半课堂”组建了一支关爱少年儿童、有较强辅导能力的志愿者队伍,对少年儿童进行课业辅导以及免费托管,有效填补了孩子放学后的管理空白,减轻上班族家长教育管理孩子的压力。

  9月14日下午五点,记者来到位于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乡乃光湖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志愿者正在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手工,阅读课外书籍。

  马慧萍在四点半课堂做志愿者已经三年了,她告诉记者,志愿者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还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在这里,孩子们特别喜欢她。“以前孩子放学我们还没下班,孩子没人照顾。现在有志愿者在放学后帮我们照看孩子,还能辅导作业,让我们家长特别安心。”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杨娟高兴地说。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小改变,就能提升民生幸福度。一件件为民办成的实事、好事,也终将累积成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为人先的奋斗姿态,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铁琴)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姚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