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频道 -> 乡村振兴
凝心聚力 阔步前行——吴忠市以真招实措推动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3-08-30 20:12:52   
2023-08-30 20:12:52    来源:吴忠网

  8月24日,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一排排民房排列整齐,一条条村道宽敞整洁,别致的院落被改造成民宿小院,花草绿植将小院点缀得生机盎然。

  作为移民村,为解决全村产业单一、群众增收难的问题,永新村党支部抢抓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新机遇,转变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借助国道338线、罗山大道及定武高速过境的区域优势,先后整合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全面改造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产业。

  “共享庭院可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智慧民宿8号院的主人李文彬说。为了吸引客流,李文彬与邻居打造了后院联通、一户一景的共享庭院,让更多游客慕名而来。

  如今,永新村的民宿从两户发展到50户,带动20户脱贫户增收致富,累计接待游客万余人次。今年,村里新建了游客集散中心及农产品展销中心,重新修订了永新村民宿旅游发展规划,推动乡村文旅产业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文旅产业让永新村打响了“乡村旅游看永新”的文旅品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尝到了甜头。

  8月26日,走进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向阳花开放正盛,道路干净整齐,院落别致新颖,特色墙画相映成趣……村庄居民点风格统一、建筑集中、排列整齐,形成青顶白墙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村子散发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魅力。

  韦桥村地处大清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渠首,素有“九渠之首世界殊,汉唐古渠第一村”之美称。周边的黄河大峡谷、108塔等十余处景点串珠成线,为韦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增添了先天条件。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来说,我们深知只有生态好了,才能持续不断吸引游客。所以我们坚持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让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并以‘五清一绿一改’为抓手,全面清理村庄周边环境和公共场所各类积存垃圾,实施‘前居后园’拆围透绿工程,建设‘四小园’和‘小微游园’,实现‘村在景中,人在画中’新景象。”韦桥村党支部书记陈丽娟说。

  尝到甜头的韦桥村干劲十足。该村积极探索采取“支部+农户”“村级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农户”发展模式,先后建成葡萄、油桃、毛桃和瓜果蔬菜采摘大棚42栋、民宿6家和1500亩高效休闲农业示范园、150亩向阳花创意农业展示园、200亩桃园驿站采摘园,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农家乐、民宿,每月旅游产业收入约20万元,全年带动村民就业130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20多万元。

  “现在路宽了,村美了,人富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们要努力加油干,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韦桥村一定会越来越好。”韦桥村村民罗俊海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景。

  8月26日傍晚,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村的石榴广场上,玩耍的孩子与遛弯的老人各得其乐,工作人员正在广场中央调试设备,一场精彩的红色电影马上就要上演,村民们自带板凳,早早就来这里等候。

  近年来,同利村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文化广场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仅建设了标准化灯光篮球场,还绘制了文化墙、搭建文化大舞台,将红色教育、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等融入其中,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有效打通文化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治理夯基固坝、疏渠引流,释放出了“源头活水”。

  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我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067.99元,增长17.47%,接近全区17.99%的平均增速。我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再次获得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典型经验做法连续两年在全国推广。“55124”乡村治理新模式,还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全国推广。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六特”产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实现绿色发展先行市建设目标,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确保脱贫群众、移民群众、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居民收入实现“五个高于”目标,基本形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升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力争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为自治区、全国作示范、作样板。(见习记者 马雅琴)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