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频道 -> 文化旅游
青铜长峡: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
2024-04-12 12:41:23   
2024-04-12 12:41:23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贺兰山、牛首山隔河相望,形成峡谷;晚霞与河水互映,宛若青铜;黄河水在此一泻千里,九曲回肠。这说的就是素有“黄河小三峡”之誉的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是黄河中上游最后一道峡谷,由贺兰山余脉、牛首山相夹而成,全长十余里,这里旅游资源富集,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壮丽秀美的风光让这里成为黄河金岸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

  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入口处的宁夏水利博览馆与九曲广场、青铜古镇遥相呼应。从秦汉移民,到古代城市水利,再到现在的扬黄工程,馆内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通过馆内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图文展示、视频演示和多媒体特效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参观者眼前,使大家零距离感受宁夏两千多年引黄灌溉的发展历史以及历代宁夏劳动人民兴水利、除水害的伟大治水实践。站在昊王开渠的场景还原沙盘前,青铜峡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杨森军说:“通过引黄灌区水利的发展,宁夏历代高超的治水技术得以传承和发扬,比如水凡四溉、激河浚渠、草土围堰等,至今这些治水技术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坐船行驶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可以看到气势磅礴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古老神秘的108塔、庄严肃穆的大禹文化园、壮丽秀美的十里长峡,游客尽情领略峡谷两岸的风光,充分体验“船在水里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妙。

  杨森军向记者介绍,宋代著名诗人张舜民写过一首诗《西征回途中二绝》,诗的内容是这样: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自此以后,青铜峡这个名字就出现在了中国的历史书籍中。青铜峡大峡谷,既有自然景观,又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现代的工业遗产,近些年,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参观游览,一睹青铜长峡的绝美。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名列其中,正式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这是宁夏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等机遇,坚持走好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持续打响“宁夏二十一景”文化旅游品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大成就。

  河流九曲汇青铜,十里长峡山水依。千百年来,青铜长峡温柔地滋养着宁夏平原,不断向世人讲述着宁夏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的动人故事。

曲折的黄河大峡谷气势磅礴,两岸山壁耸立对峙,奇景纷呈。

一百零八塔,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造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华彩篇章。

峡谷中枢地段,巍峨雄奇的大禹雕像在此矗立,手持耒耜,目光如炬,脚下蛟龙盘卧的庄严气势跃然眼前。

山峦耸立的峡谷之间,黄河水一改往日的波涛汹涌,进入青铜峡谷间,缓行北进。

河流九曲汇青铜,十里长峡山水依。游客乘船在青铜长峡内领略黄河峡谷之美,寻梦千年古渠之源。

从空中俯瞰,青铜峡黄河铁桥宛如一条横亘在黄河水之上的“长龙”。

游客登岸走进大禹文化园,寻访大禹足迹,感受汉韵古风。

贺兰山余脉一角形似一尊睡佛,因此被人们称作“睡佛山”。

宁夏水利博物馆内,青铜峡史志研究室的研究员杨森军(中)向游客讲解宁夏两千多年引黄灌溉的历史。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邹炜新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