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村里办红白事,桌上没十几个菜都觉得没面子,结果一半都倒进泔水桶。如今,村民们吃不完都打包带走,既不浪费又传承了中华美德。”3月16日,刚操办完宴席的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红墩子村村民冯文学,深有感触地谈及村里的巨大变迁。
近年来,吴忠市以农村宴席为切入点,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使传统宴席既保留淳朴温情,又彰显时代新风。
为化解村民怕丢面子的顾虑,红墩子村成立了“移风易俗劝导队”,由乡贤、厨师、家宴带头人组成,通过算经济账、环境账,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村里有了统一规定,家家户户一个样,大家就没了攀比心。”越来越多村民认识到,推进移风易俗,每家都是受益者。
“过去吃席时不好意思打包,现在反而觉得浪费是可耻的,多亏了村里的移风易俗劝导队。”红墩子村村民苏丽娜说。
此外,在太阳山镇,参与“光盘行动”的村民还能获得切实的奖励。该镇设立了文明积分超市,村民凭借宴席后的空盘照片、打包记录等,可兑换生活用品和农资代金券。红墩子村更是将节约行为纳入“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村民们踊跃参与其中。
近日,盐池县青山乡方山村一户大院内传来阵阵欢笑声,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与见证下,一对新人喜结连理。宴席上不见高档海鲜酒水,取而代之的是亲民平价菜肴,这样的“文明家宴”赢得了众多村民的赞誉。“如今生活条件改善,这样的菜品已相当丰盛,且不浪费。”村民张山表示。
“文明家宴”并非仅限于方山村。青山乡将节俭办酒与积分榜相结合,倡导村民力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目前,青山乡正以打造“文明家宴”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该乡的志愿者们不定期引导村民摒弃陋习,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此举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表示,将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成为移风易俗、文明餐桌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如今,在我市各乡村,一场场热闹的宴席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大盘摞小盘、剩菜堆成山”的场景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按需备餐、光盘打包、厨余分类的新气象。
记者手记:这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餐桌革命”,不仅重塑着乡村饮食文化,更培育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文明基因。当节约之风遇上淳朴乡情,吴忠农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记者 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