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汛情形势严峻复杂,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开展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立足吴忠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汛措施;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闻“汛”而动,筑牢防汛“安全坝”,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千方百计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守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市应急管理局:打好防汛减灾“主动战”
风险研判、指挥决策快一步,人民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
连日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应对降雨天气过程会商研判会议,持续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要风险点,针对利通区城市内涝、黄河沿岸堤防,红寺堡区、同心县罗山沿山、青铜峡市贺兰山东麓沿山地区的山洪灾害及盐池县、同心县山区乡镇地质灾害等重点区域的风险隐患,再细化、再调整,严格落实重点区域包抓责任,厘清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确保具体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压实。
市应急管理局带领专家在青铜峡市巡查防汛设备设施是否运行良好。(摄于8月8日)
此外,在强化巡查监测方面,该局始终坚持抓整治、除风险、守安全,对全市107处水库、堤防、行洪河道、排洪闸涵、水文设施等重要防洪工程,59处已知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97处过洪桥涵、路基、过水路面等交通设施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全市102处城市低洼易涝点、排涝泵站等市政公用设施进行排查清淤,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目前,全市共排查风险隐患120处,已整改107处。同时逐个对辖区村级无线预警广播站、视频监测站点、自动气象观测站、山洪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山洪沟道防汛警示牌等进行检修维护,提前做好水情监测设施维护,切实做到水患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及时处置。
在强化保障储备方面,该局开展防汛抢险物资分级分类统计、储备更新、检修维护和应急调运准备工作,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组建市县两级专、兼职防汛抢险队伍50支1626人,对全市防汛物资、车辆、设备进行调查摸底,积极筹措防汛资金,备足各类防汛物资。截至目前,共储备帐篷、折叠床等救灾物资8.1万件,救生衣、抽水泵等防汛抢险物资28种13.33万件,物资储备分布均匀,基本可以保障应急抢险需求。同时,加大应急物资储备,配备各类防汛应急抢险车68台,各类强排抽水泵236台,市区最大应急排水能力达每小时11.52万立方米,能够满足日降水量达75.6毫米的应急抽排任务。
市住建局:全面筑牢防汛“安全堤”
连日来,市住建局紧紧围绕查隐患、补短板、储物资、实战演练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应急底线,以实际工作成效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近日,市住建局防汛抢险二队队员在市区胜利西路高速桥洞下配合交警对积水路段进行交通封闭。
排水管网及设施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主力军”,是城市的“血脉”,承担着整座城市的雨水、污水排放任务。市住建局全面排查整治城市排水设施,累计完成管网修复7.8公里,疏通管网20多公里,清淤修复雨水井12000多座,全面清掏疏通22个居民小区排水管网、化粪池,全面检修16座泵站76台运行机泵、31套闸门、19套格栅除污机及10套高低压配电设备,整治市区230多处道路坑洼、凹陷等“伤疤”,畅通排水减少积水,确保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畅通。
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吴忠市高标准筹划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实施建筑与社区类、道路广场类、雨水管网及泵站改造与建设类、管网排查与修复类等7类74个示范项目,新建雨水管网12.32公里,新改建蓄水池4座、溢流井250座,完成透水铺装约10.7万平方米,全面打通清宁河、乃光湖、南环水系连廊,系统性谋划解决城区“水”问题,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34.2万吨/年,积水点100%动态消除,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同时,在完善机制方面,市住建局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深度结合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实际,制定暴雨条件下“厂网河”应急调度机制,在降雨前,提前降低管网水位及污水处理厂进水方沟水位,做到降雨后泵站、管网、污水处理厂有应急和空管待雨能力,降雨后,实行第一与第四污水处理厂联动,第二与第五污水处理厂联动,调蓄雨污混合水,确保不发生溢流。同时,全面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全面检修电源泵车、污泥抓斗车等应急抢险特种车13辆,储备自吸泵20台、渣浆泵4台等设备物资。联合自治区住建厅,扎实开展了城区排水防涝应急演练,真实模拟各类突发情况实际场景,科学设置会商研判、应急响应、协同配合、情况处置等场景,有效提升突发情况下应急队伍快速响应、快速出动、快速处置能力。
市交通运输局:全力护航防汛交通线
进入汛期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实地调度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防汛应急工作,查看汛期公路风险点及隐患处置情况,并部署交通运输领域近期防汛工作,逐条逐项细化措施,为全面排查整治汛期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隐患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近日,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在清除慈善大道路段倾倒的树木。
7月30日晚,利通区局部地区遭遇强降水,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辖区地金路、双新路等10余条公路因大风导致两侧树木倾倒,造成交通阻断。市交通运输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公路养护、交通执法部门分4个工作组对辖区X307线、慈善大道等路段开展巡查。同时,以沿线路基边坡、陡坡急弯、事故多发路段等为重点,对管养桥梁、涵洞、公路安全设施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及时疏通部分淤堵排水设施,对受灾严重的省道307线部分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设置警示标志,分流受滞车辆,有效保障了车辆和群众出行安全。
防汛的重要工作是隐患排查,在进入汛期前,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全市农村公路实际,以高边坡、公路桥梁涵洞为重点,对慈善大道、滚孙路、黄同路等易发生泥石流路段、湿陷性黄土路段、高路堑边坡、挖方路段路堑山体、半填半挖路段、衔接路段及高填方路段进行了详细排查。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排查64个风险点,并排查7837公里农村公路。联合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吴忠分中心、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国省干道和境内高速公路进行了2149公里的排查。同时对公路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点分别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包抓责任人员,保障汛期公路基础设施安全。对排查出安全风险实施分类管控措施,加强巡查频次。
此外,市交通运输局强化值班值守,严格落实三级值班带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干部24小时在岗值班,各基层养护站下雨天夜间全员留站值班,全力确保汛期通信联络和信息渠道畅通。结合安全隐患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分析,细化完善防汛、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6个应急预案,以“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公路应急防汛抢险演练和水上交通应急救援演练,并通过“两微一端”、手机短信、微信工作群等高效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预警300余条。
市气象局:防范灾害性天气“不松劲”
8月14日,记者从吴忠市气象局获悉,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今年入汛以来,全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吴忠气候也较为异常,高温日数和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
今年全市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利通区、青铜峡地区分别比常年偏少11.7%和23.4%,其他地区则比常年偏多4.9%至28.3%,其中同心地区的降水量比常年偏多28.3%。
6月份以来,吴忠市出现10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尤其在8月6日至9日降水天气过程中,全市14个自动气象站累计降水量超过50mm、114个自动气象站累计降水量超过30mm。市气象局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风险研判和预报预警,建立健全预报预警、应急响应、应对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预报预警技术,强化雷达、卫星等多源资料在暴雨和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中的分析应用,暴雨命中率100%、提前量82分钟,雷电命中率100%、提前量95分钟。并优化重大天气过程服务流程,建立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系统,在7月至8月份的局地短时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中覆盖64.7万人。聚焦极端灾害性天气开展预警叫应服务807人次,向应急责任人发送闪信307人次,向决策层报送气象服务材料255期,为市委和市政府以及各部门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全面提升精密监测能力新建和升级自动气象站67套、城市小微气象站和积水深度站32套,激光测风雷达1套,建设辐射仪、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15套,力求监测更精密、预报更精准、服务更精细。(记者 赵秉娣 见习记者 王思远 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