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同心县人民医院新生儿急救中心,各种医疗器械“嗡嗡”作响,医护人员奔走其间,气氛忙碌而紧张。
新生儿科主任顾生秀身穿绿色隔离服,穿行在一个个蓝光箱、保暖台中间,一会儿俯身观察箱内婴儿,一会儿抬头查看监视器中跳跃的心率、血压……
顾生秀告诉记者,这间病房收治着25名婴儿,最小的只有几天大。他们有的因患肺动脉高压戴着呼吸机,有的因严重黄疸在烤蓝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早产儿,个别婴儿早产9周,比普通新生儿娇小得多,需要插管治疗,让人心疼。
还没巡视完一圈,顾生秀的额头就沁出细密的汗珠。在急救中心层流病房中,温度、湿度被分别设定在24℃、55%,最适宜婴儿,成人却会觉得闷热。
近年来,同心县每年出生的婴儿都在5000名以上,个别早产婴儿以及后天重症感染者,会被收治到这里。由于人手紧张,顾生秀和同事们每天三班倒,一周要上6天半班。
2017年年初,顾生秀接诊了一对重症感染双胞胎女婴,这对女婴分别只有800克、900克重。之前在银川就诊,后来女婴父母无力负担医药费,带着孩子回到同心。这次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回到老家医院就诊。经过两三个月的抢救,顾生秀带领医护人员挽救了姐妹俩的生命。医保报销下来,一共花了3万多元,女婴的父母激动地给医院送来锦旗感谢。
这些年,有太多身患渗漏综合症、脓毒血症等危重病患儿,经顾生秀和同事们之手转危为安。
挽救生命的背后是医护人员透支健康的代价。“挽救一个小生命,就挽救了一个家庭。急救中心收治的病患婴儿和护理的医护人员一样多,压力大是必然的。”她说。
2012年,同心县人民医院将顾生秀从儿科抽调出来,赋予她筹建医院新生儿科的重任。第一个月,她直接住在科室,忙得没空回家。2018年,顾生秀不幸患上乳腺癌,手术后,她选择回到一线工作岗位。现年50出头的顾生秀工作量惊人。目前,身为新生儿科主任的她,兼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以及行政科负责人,一个人干了4个人的活。
在顾生秀与科室副主任马彩霞等人的传帮带下,年轻一代成长很快。顾生秀说:“到我退休时,四五个主任医师就能培养出来了。”
近年来,同心县对新生儿科的财政支持力度很大,在急救中心建设了层流病房,配齐了检测及治疗设备,诊疗水平超过地级市医院,医保报销水平达到90%左右,绝大部分患病新生儿能就地治愈。去年一年,同心县新生儿科转诊率低于1%。
“这台‘飞利浦’胸片机价值近200万元,所有设备花了数千万元。”顾生秀说,在200多万元重点专科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下,新生儿科正在采购血液动力学检测等设备,科室相关医生已被派往北大医院学习新设备操作。
2020年,顾生秀成为全国10名“优秀基层新生儿科医师”中的一员,并且是仅有的一位县级新生儿科医师。
顾生秀办公室窗前的花盆里,开满了红色的小花朵,很是惹眼,给人以生命的希望与活力。(记者 杜晓星)
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正在护理病患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