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银川动态
渔业蜕变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贺兰县描画“鱼米之乡”美丽图景
2021-04-09 10:38:41   
2021-04-09 10:38:41    来源:银川日报

  在银川市贺兰县,有水有田处,就有“稻渔共作”的探索,就有“宽沟深槽”的建设,就有名优新品鱼种的展示。近年来,该县突出抓好名优品种设施养殖、大宗淡水鱼健康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休闲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202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5.8万吨,占全市产量71.2%,全县大宗淡水产品70%稳定外销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周边省区,渔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较“十三五”初期增长了58.5%,打造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乡村产业图景。

  新趋势

  渔业生产从经验依赖转向科学决策

  贺兰县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长城每天都会到鲈鱼养殖车间查看一番,由于使用了“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他的养鱼事业越来越红火。

  他解释道:“每个鱼池里都安装了设备,养鱼的富营养化废水循环出来,过滤后再排放至稻田,通过稻田大循环为水稻提供营养物质,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高长城种植240亩水稻,第一年亩均产量500公斤,亩均使用化肥40公斤;第二年亩均产量600公斤,亩均使用化肥30公斤;第三年亩均产量650公斤,亩均使用化肥22公斤。

  水稻产量的逐年递增和化肥使用量的同步减少,让高长城更加信任“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而循环水养出来的加州鲈鱼也卖出了好价钱。

  在高长城的养殖车间里,科学技术的影子随处可见,每个鱼池中安装有探头,实时传输水温、氧气含量、水的酸碱度等数据,工人们可以通过电脑了解信息并及时调整;通过物联网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可以监测水下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精细喂投和科学用药,降低了养殖水体的污染。在这里,渔业生产从经验依赖转向科学决策。

  近年来,贺兰县集成推广应用渔菜共生、人工潜流湿地、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优质膨化浮性饲料投喂、无公害标准化等标准化健康养殖新技术,建设有晶诚、新明、科海、蓝湾、拱福名优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5个,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水产技术深入融合,全县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控摄像头、手机智能遥控投饵机、增氧机设备等渔业设施覆盖面积达2.5万亩,实现水产科技园区智能化管理。

  新模式

  调结构发展现代化名优设施渔业

  4月8日,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一望无际的稻田边,工人们挖出了5米宽、1.5米深的沟槽,凑近仔细一瞧,蟹苗或在枯草中爬行、或在水中游荡,这是上个月刚运回来的辽蟹,它们将在稻田边的沟槽里度过大半年的时光。

  “稻田水位下降,螃蟹就回到沟槽里,水位上涨,它们就从沟槽里爬到稻田里吃小虫杂草。”立岗镇永兴稻谷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英平养蟹多年,说起“稻渔共作”养殖模式头头是道,“以前一亩地收益也就200元,现在又种稻又养螃蟹,能增收700多元。”

  而在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陆基生态渔场,渔业养殖也有了更加高效的模式。2016年起,该企业在基地建设了4个宽5米、深4米、长22米的养殖池,人工仿造高容氧流水池,再辅以“池塘循环流水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养殖”模式革新为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伟介绍:“一个池子每年能产2.5万公斤鱼,是同样大小的传统池塘养殖的三倍。”据悉,像这样的池塘工程化流水槽,贺兰县共有53组,单口流水槽产量可达1.5万公斤至2.5万公斤,亩经济效益达1万元以上。

  近年来,贺兰县围绕“一田多用”的养殖思路,在种养殖户中大力推广“宽沟深槽”稻渔综合种养、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设施温棚和工厂化车间名优品种养殖、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等新模式,稳步提升贺兰县水产产业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县结合设施温棚养殖,大力发展特色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泥鳅、丁桂、鲟鱼、河蟹等名优品种,加快适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现代化名优设施渔业。

  新融合

  建设渔业公园打造复合产业链

  再过二十几天,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稻渔空间即将开始新一年的水稻种植,许多游客都十分期待今年全新的稻田画。

  这里是集稻渔综合养殖、科普教育示范、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每年有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来此观赏稻田画,体验稻田养蟹、稻田养鱼、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鸭、稻田养小龙虾的农耕新模式。

  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负责人赵凯表示:“现在园区有一百多位员工,三产融合发展既打响了稻渔空间的品牌,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距离稻渔空间不远处,是今年贺兰县在常信乡寇家湖区域着力打造的渔业公园,规划建设面积18705亩。该项目构建“渔业+科教+养生+体验”的复合产业链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精致农业、创意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贺兰县立足渔业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渔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以寇家湖渔业公园为核心,打造典农河休闲观光经济带,培育构建都市休憩、乡村文旅、康养生态、垂钓餐饮休闲等特色渔业,着力打造和促进全县渔业经济大发展和渔业多功能拓展。

  贺兰县养殖的水产品主要以鲜活销售为主,仅有个别企业对少量的高品质水产品进行简单初加工,使得水产品附加值不高,无法形成品牌优势,严重制约着品牌建设和发展。因此,今年贺兰县还将采取“引进+本土”培育地方龙头企业的方式,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绿色功能饲料加工技术,品牌水产品加工等相关技术,努力提高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地域自主品牌。

  (记者 梁小雨)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