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盐池故事
盐池八步战台
2023-06-01 09:42:08   
2023-06-01 09:42:08    来源:吴忠日报

  八步战台遗址。

  从盐池县安定堡古城到八步战台约9公里,一路上长城有围栏保护。夯土墙虽未被黄沙掩埋,但坍圮风化严重,有的地方仅存凹凸不平的沙梁,原高大的墩台多毁成堆状。

  在八步战台遗址看到,战台像一个巨大的封土堆,位于“深沟高垒”内侧,坐落在坞城正中,战台为方形,基阔15米,台边长约11米,现高6.1米,内为黄土夯筑,外砌砖石。条石垫脚,东、西、北已塌陷成坡,只有南面存有直立墙面。南面墙下有拱形门洞,入内可拾级而上。四周有坞城墙残体。北边长城根下,有铺房、两道残墙,应当是当年驻军之所。

  战台修建于明万历年间,为长城沿线重要军事营垒。台高20多米,古砖筑成,凌空而起。据史料记载,战台内部构造分三层:一、二层为砖箍拱券形,经暗门回旋而上;第三层中间是穹庐顶空心室,当顶有一只倒悬的铁坠,称为“铁心”。北角有马路台阶,可以登临顶上,四面共有小房11间,门均向内开。共12孔拱圆形箭窗向外开。凭窗远眺,极目千里。战台顶部,可算第四层,是砖铺平台,四周有砖围的雉堞垛口。

  在走访古长城两年多来,大大小小的边墙敌台我见过不少,土夯的、石垒的、砖砌的、地基砌在石头上的,包砖的。总体来说,宁夏的明代长城敌台多为实心建筑,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空心敌台,可能因黄土夯筑难以形成空心建筑。

  在陕北,基本是由黄土夯就的实心敌台,只是墩台中心洞梯较多。在陕西与山西交界之处过渡到砖砌空心敌台,山西、辽宁、北京、天津的敌台多为空心建筑,并有箭楼等军事设施。而八步战台这种砖砌的、三层的、内部结构如此复杂且能驻军防御的(戚继光的空心楼敌台),我在宁夏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这里出现如此规模的空心战台,实属罕见。

  这种敌台是明朝抗击倭寇的名将戚继光所创建。他任蓟镇总兵后,在加强和构筑蓟镇长城时,创造性地构筑的一种防御工程建筑物。敌台的位置通常构筑在城墙附近有利于作战的制高点上,能居高临下,支援长城线上的作战。

  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建设的“空心敌台”横贯整个蓟州防线。这种长城上的新型堡垒,储备有精良火器,便于屯驻大量守军,无论多么凶猛的鞑靼骑兵入侵,都被阻挡在塞外。空心敌台是为中世纪堡垒设计的。隆庆三年,戚继光已修成四百多座空心敌台,到万历年间时,这种堡垒增加到1000多座,阻敌效果显著。八步战台建于万历年间,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按照戚继光设计所造。遗憾的是现在只是一个土堆,昔日的雄姿也只能在历史文献中领略了。

  戚继光为什么要设计建造空心敌台呢?这是他针对北方长城的缺点而创新的,他观察到先前的长城比较低薄,很容易倾圮。他在《练兵实纪》中说道:“先年边城低薄倾圮,间有砖石小台与墙各峙,势不相救。军士暴立暑雨霜雪之下,无所藉庇。军火器具如临时起发,则运送不前;如收贮墙上,则无可藏处。虏势众大,乘高四射,守卒难立。一堵攻溃,相势突入,掳掠莫御。”这确实击中了实体敌台的弊端,河东墙屡遭敌突破,无不与此有关。

  纵观历代长城建筑,由城墙、关隘、城堡、烽燧四大部分组成,到明代已1000多年,其基本构成没有多大变化。只有空心敌楼是明代才产生的,戚继光的创新之举在古代长城建设和防御上建立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

  八步战台是用青砖修筑的,体积之大、结构之复杂、成本之高、修建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使得它在宁夏的土长城中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因而在河东长城中的地位和知名度都是很高的。

  关于八步战台名字的来历,有专家说是以八步尺寸而得名。我查了一下,明代一尺就是0.283米,10尺一丈,所以一丈就是2.83米。按8步(4丈)来算,边长是11.32米。现在测量的战台遗址“台边长约11米”应该是没错的。其他的四步、六步、七步战台,也应该是以见方4步(2丈)、6步(3丈)、7步(3丈5尺)而得名。(何继荣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