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位于宁夏盐池工业园区的宁夏盐池宁丰生物饵料制品有限公司3200平方米养殖大棚内,30个现代化养殖池星罗棋布,增氧系统、尾水生化处理系统、智能温控设备高效运转。
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本土企业,以“一粒虫卵”为支点,撬动西北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升级。作为西北五省区唯一拥有丰年虫卵进出口许可的企业,2024年,该企业启动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项目,通过“全年四造”生产模式,可实现年产南美白对虾300吨。
作为该项目核心支撑的丰年虫卵,素有软黄金之称,因其休眠卵可长期保存、随时孵化的特性,成为虾苗培育的“黄金饲料”。近年来,该企业依托年产300吨丰年虫卵的产能优势,将产业链延伸至对虾养殖终端,形成“虫卵培育—智能养殖—技术输出”的全链条闭环。
“2020年,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涉及丰年虫养殖、虫卵加工、虾蟹苗种培育、海鱼苗培育等,形成了盐碱水产业新业态,对盐池盐碱水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宁夏盐碱水渔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该公司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白榆平说。
结合西北地区盐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今年3月,该公司创新探索以水治碱模式,联合福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启动盐碱水海参、海鱼苗种培育项目,计划通过水质改良技术,将盐池县高盐碱水体转化为适养海水生物的人工环境。首批300万尾南美白对虾苗于4月投苗,预计年产对虾产值突破4500万元。同时,该公司将养殖废水通过四级沉淀池和微生物降解技术、智能温控与备用电系统进行生化处理,使养殖废水达到农田灌溉标准,确保全年稳定生产。
“这种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废水的工厂化养殖模式,为西北干旱地区发展节水渔业提供了样板。未来,项目重点将在海鱼和海参的培育养殖上,为宁夏提供优质的海鱼产品苗种资源。”白榆平说,项目全面投产后,年总产值有望突破6000万元,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0余个,并带动包装、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对全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渔业农业效益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记者 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