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精彩视频
盐池县: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2023-09-20 13:26:08   
2023-09-20 13:26:08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9月的盐池古城,笔直的乡村公路连接古城内外,整洁的新居让居民安居乐业,各族群众水乳交融。民族团结前进的步伐,早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深的烙印。   

  走进花马池镇北塘新村,广场、长廊、灯箱、路牌上随处可见的漫画,地插、电子书屋、学习角等,无不透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近年来,该村通过党建引领各族群众团结协作发展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的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我们要充分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村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9月18日,北塘新村党支部书记冯秉军给村干部及党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

北塘新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

  村民林茂升对村书记的宣讲频频点头,在村里住了13年的他,真正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好处。“我们以前没有搬过来时,每家每户都相距几公里,独门独户没有邻居。现在大家都住在一起,经常可以串门,没有孤独感了。”林茂升告诉记者,他每天吃完饭都会约邻居张挺先一起去村里的活动室下棋。“搬过来这些年,谁家需要帮忙,大家都会搭把手。”林茂升表示,村里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展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所,也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小朋友和老人会产生恐慌和焦虑的情绪,我们每天定时在各个网格群里通过微信和视频等方式为他们纾解情绪。来自各条战线的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心手相牵、共克时艰。”冯秉军表示,搬迁过来以后,大家的心越来越齐,村干部与移民群众结对子、“攀亲戚”,时刻关注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村内现有文艺队宣讲及演出人员30余人,每年开展各种活动,受众1000余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到群众身边去、讲到群众心里去。

村民通过手工刺绣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盐池县税务局依托得天独厚的老区红色资源,建成了以“初心激励我前行”为主题的红色税务党性教育基地,成为全区税务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观众通过展厅中陈列的一张张破碎的老税票、一片片残缺的老布告、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陈旧的老物件,感悟老一辈税务工作者的艰辛和曲折,继承和发扬他们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 盐池县税务局党建工作股股长闫玮钰介绍。


党员群众在税务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

  “我们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00余万元,先后建成惠安堡镇萌城村生态牧场、冯记沟乡回六庄村肉牛养殖园区、老庄子灌区节水灌溉蓄水池等20余个重点产业项目和北塘新村2个工艺培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解决劳动就业300余人。每年争取自治区民贸企业贷款贴息项目200余万元扶持民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盐池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委、县政府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植入群众心里,不断加强各族群众“滴灌式”教育,形成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意识。 


北塘新村民族团结广场

  盐池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红色革命老区的优秀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积极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领头雁”。税务局、大水坑镇荣获自治区第十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退役军人事务局、冯记沟乡、芙蓉社区、高沙窝镇长流墩村荣获自治区第十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县验收入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级单位11个、县级单位50个;依托李塬畔党性教育基地、高沙窝镇民风教育基地等打造了10余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民族团结+旅游”融合发展思路,打造长城旅游精品线路和长城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D体验项目,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守正创新、走深走实,让民族团结主旋律唱得更响、传得更远。(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 文/图/视频)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