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交通兴,则万业兴。
“十三五”期间,海原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需求,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全力推进对外通道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强化工程质量、公路养护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县内公路等级、公路养管水平和交通服务水平提升,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20年9月开工建设的G85太阳山至彭阳段高速公路海原境内共13公里,目前正在进行路基、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2020年12月16日,S50海原至平川高速公路暨国省道项目集中开工,海原向“大交通”路网阔步迈进。
“这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意味着进一步打通海原与外界的快速通道,完善全县高速路网,有效带动县内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海原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冯克勇说,毫不夸张地说,过去的这五年,是海原县交通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优的五年,也是交通重大项目最多、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认可度最高的五年。
这五年,交通先行力度超历史!
“十三五”期间,海原县加快外出快速通道建设,2016年、2018年分别建成黑海高速公路、海同高速公路,完成总投资57.23亿元;有序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新建改建S311线李俊至关庄、寺口子至李俊,S204线史店经李俊至火石寨,S103线红羊至月亮山等国省干线公路284公里,完成总投资40.2亿元。
谈起道路的变化,货车司机李升深有感触:“以前我们出门,道路坑坑洼洼,非常不好走。尤其是出海原的那段山路,冬天一下雪就阻断了出车。现在,海同高速通车了,开车去外地,省时又安全……”
乡村道路关系着农民致富和农民长效增收。近年来,海原县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49公里,实施窄路加宽189公里,村组道路硬化615公里,生产路沙砾化505公里,实现了全县150个行政村100%通硬化路。
“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了,我们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变。前几年村里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西安镇薛套村村民买志荣说。
张湾至麻春公路、关桥至麻春公路、G341线黑城至海原段公路等一批干线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为沿线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而且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让沿线的万亩马铃薯、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能够及时销往外地。
“十三五”期间,海原县不断改善县内道路客运环境,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全县注册客运企业7家,共投入营运客车625辆,建成二级客运站2个、乡镇客运站15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73个,开通长途及农村客运线路97条、城市公交线路13条,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市县和乡镇、连接所有行政村的客运网络。
一条条畅通的道路,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为贫困地区打开了致富的大门。截至2019年年底,辖区公路总里程320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0.2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县道为骨干,乡道为连接,村道为辐射的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五横七纵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全力构建出新时代县域发展大格局。
谈起今后,海原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李铭臣说:“我们将继续加快完善‘三纵一横一联’高速公路网络布局,推进‘四纵两横一联’的干线公路网建设,构建旅游交通体系,规划建成区级全域旅游公路发展示范县,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完善县道网络,提升铁路交通服务能力,构建‘交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记者 马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