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暨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银川举行。会后,与会代表谈感受、说成就、谋打算,纷纷表示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精耕细作、团结奋斗,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开创美丽新宁夏建设新局面。
自治区发改委:靠前谋划主动作为 奋力交出优秀答卷
“全会对明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区发改系统来说,要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关键是抓紧、抓紧再抓紧,攻坚、攻坚再攻坚,落实、落实再落实。”12月25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庞伟表示,下一步,自治区发改委将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持续增强发展韧性,奋力交出一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在发挥重大工程项目支撑作用方面,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更好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抓好重大项目开工、开工项目投产、投产项目达效,在规模体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在要素保障上下功夫,紧盯开工、建设、投产三个环节,加强要素、服务保障,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在项目储备上下功夫,统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深入谋划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事关全局和根本、事关跨区域跨流域跨周期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
在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方面,将以高水平、高标准、高效率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注重细化实化,加快推进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举措,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注重经验总结,围绕“四水四定”、新型能源体系、数字经济等重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夏经验。注重试点运用,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特色改革。
此外,自治区发改委还将发挥存量增量政策的组合作用,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区域协调发展的联动作用,加快形成增长极带动、全域联动、竞相赶超的区域共兴发展新格局。(记者 周一青)
自治区工信厅:瞄准目标靶向发力 为全区发展作贡献
“工信系统将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2025年,围绕‘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从四个方面靶向发力,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12月25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红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刘红宁介绍,全区工信系统将狠抓调控,实现稳中有进。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的增量政策支持,落实、落细现有的存量政策,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狠抓投资新产业,聚焦精耕细作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数字信息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开展产业转移与产需对接活动,重点实施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
“以创新求突破,激活新动能。我们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接续开展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实施一批产业创新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刘红宁表示,将狠抓改革强园区,推动园区和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明晰各开发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提升开发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和产业协作水平,建立财力保障、亩均评价等机制,出台园区认定、扩区调位等措施办法,推动开发区实现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记者 杨嘉琪)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坚持把‘精耕细作’的要求贯穿‘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工作中,大力开展‘六争’工作,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面积和产量都超过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在全国率先出台稳定畜牧业发展、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等政策文件,有力保障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势头。”12月25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前三季度,全区一产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紧扣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安排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我们将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和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确保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同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分类制定帮扶产业‘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具体措施,不断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水平。”该负责人表示,同时着力发展壮大特色农牧业,实现“六特+N”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塞上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整省域乡村治理示范提升行动,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记者 何耐江)
银川市:在美丽新宁夏建设中作表率挑大梁
“‘百日攻坚战’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主要抓手,银川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倾力落实,扎实开展‘九个一批’专项行动,采取超常规措施提振经济。”12月25日,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陶少华接受采访时说。
陶少华介绍,“百日攻坚战”打响以来,银川市28名市级领导“点对点”服务隆基、中环等多家重点民营企业,包抓隆基技改、国能灵绍、华晟异质结、昆工恒达、滨河氨纶等多个重点项目,常态化上门服务解难题。在区内率先开展重点产业供需对接活动,促成供需订单133笔,采购金额达130亿元。同时,银川市抓紧抓实冬学、冬招、冬储、冬跑、冬干,争取“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超20亿元,形成了一批好项目。通过全员外出招商,顺利签约北京盈谷硅基材料制造等多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306亿元。
“在促消费方面,银川市抢抓‘两新’机遇,发放购车补贴,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汽车销量占全区总销量八成以上。在全区率先出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两案一策’,创新推出缴纳契税发放电子消费券,组织房企前往宁东、内蒙古乌海等地促销,拉动购房消费。近期还举办了首届银川花博园山海灯会,开展冬季冰雪嘉年华主题活动,激发冬季消费热情。”陶少华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全会精神,深入开展‘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大力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聚力加快建设‘双示范市’,打好‘六个攻坚战’,奋力在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挑大梁!”(记者 贺紫瑞)
宁东基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宁东基地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安排部署,坚决扛起二次创业使命任务,争当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12月25日,宁东基地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田彦虎接受采访时表示。
田彦虎介绍,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宁东基地沉着应对、奋力攻坚、苦干实干、精耕细作,打好政策配套、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组合拳”,全面打赢打胜了“百日攻坚战”,推动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宁东基地深入开展“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惟远锂电材料、宝廷新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国能宁煤EVA及MTP升级改造、九泓丁辛醇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晓星氨纶三期、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光伏等项目加快推进。通过精准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引进落地平煤神马尼龙全产业链、中石化仪征化纤特种纤维等产业项目,宁东基地签约项目总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
“从主要指标看,我们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在65%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全年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大关,将成为西部地区首个产值过2000亿元的化工园区。”田彦虎表示,从争先进位的情况看,宁东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入围2024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今年,宁东基地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明年将继续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迈上新台阶。(记者 杨嘉琪)
大武口区: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作贡献
“‘百日攻坚战’打响以来,大武口区深化‘一企一策’助企纾困服务,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56个、累计减税降费2.88亿元,新增企业贷款授信1.29亿元,为企业争取各类政策资金1.4亿元以上。”12月25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委书记、石嘴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汤瑞表示。
汤瑞介绍,开展“百日攻坚战”以来,大武口区围绕经济发展目标,有条不紊推进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确保区域经济呈现稳定向好的发展趋势。今年前11个月,大武口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4%和7.2%。
汤瑞表示,下一步,大武口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贯穿“稳”的基调、保持“进”的姿态、强化“闯”的劲头、弘扬“实”的作风,及时把政策研究透,把明年和“十五五”的举措谋划实,把中央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带来的机遇转化好,针对大武口作为老工业城市存在的短板弱项,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按照自治区安排,集中力量打好“六个攻坚战”,努力建设现代化“四宜(宜业、宜居、宜游、宜学)”之城,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作出大武口贡献。(记者 贺紫瑞)
利通区:全力以赴拼经济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
“利通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为抓手,全力做好拼经济、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12月25日,吴忠市利通区委书记宋喜说。
宋喜表示,下一步,利通区将全力抓投资、促消费,加快实施重点项目,深入实施消费提振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十大美食特色街区的推介力度,高标准办好早茶美食文化节、“从利通出发”越野文化旅游活动等促消费活动。同时,紧盯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推进牛奶、肉牛、装备制造、电子商务、冷凉蔬菜、清洁能源、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稳步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的能级和水平,全力抓产业、提质效。利通区还将全力抓改革、增活力,通过持续深化“六权”改革,积极推进“四水四定”、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等试点创建任务。抓实抓细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利通区特色的改革亮点。
“利通区还将统筹好城市和乡村、发展和安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化联农带农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好各项乡村振兴项目,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强化优质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坚决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经济金融、政府债务、生态环保、信访维稳等风险隐患,努力让利通区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宋喜表示。(记者 何耐江)
西吉县:擦亮“西吉好东西”品牌带动群众增收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启动实施了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百日攻坚战’,西吉县通过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算清账、补差量,打好各项政策‘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能够如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12月25日,西吉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天峡表示。
马天峡介绍,近年来,西吉县聚焦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体系布局,全产业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了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油料)四大产业集群,累计认证多个“两品一标”农产品,注册各种农产品商标,在北京、上海、银川等地打造“西吉好东西”特色产品销售门店。
今后,西吉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西吉县计划新增马铃薯种植面积5万亩,总量达到60万亩。新增冷凉蔬菜面积1万亩,总量达到16万亩。新增肉牛饲养量1万头,总量达到56万头。通过规模的扩大和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力争农牧业的总产值增加7%以上。
“我们还会在产业延链、强链、补链上下功夫,在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上做文章,让‘西吉好东西’名扬全国,把‘西吉好东西’品牌打造得更亮眼,让好产品卖上好价格。”马天峡表示,同时,西吉县将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产销对接、市场培育、要素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记者 贺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