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党政聚焦
检查《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给宁夏枸杞产业开出“体检报告”
2025-07-31 08:44:57   
2025-07-31 08:44:57    来源:宁夏日报

  7月29日上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向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汇报了关于检查《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给宁夏枸杞产业开出了一份“体检报告”。

  翻阅这份“体检报告”,让我们瞬间清醒,虽然长期以来人们口口相传“宁夏枸杞甲天下”,但我们却远远没有做出一个“甲天下”的产业,反而在一些方面正在暴露短板和不足。

  ——10年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缩减七成!

  报告显示,执法检查中发现,枸杞种植更新及占用的土地未实行占用补偿平衡,枸杞种植面积持续下降,且随着耕地政策、市场、成本等因素影响,很多种植户挖减茨园、撂荒茨园的情况时有发生。截至2024年底,全区枸杞种植面积仅为23万亩,比2023年减少了9.5万亩。

  而执法检查组调查情况显示,2014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为85万亩,到2024年缩减到不足10年前面积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全国其他枸杞主产区,枸杞种植面积却在稳步上升,其中甘肃2014年枸杞种植面积为35万亩,2024年达到69.3万亩;青海2014年种植面积为33.9万亩,2024年达到46万亩。而新疆尽管种植面积也略有缩减,但2024年种植面积为25万亩,仍高于宁夏。目前宁夏枸杞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四,排在新疆之后。报告中这样写道:“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来讲,解决稳定种植面积问题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名声在外,但品牌营销总“差一口气”。

  2021年,随着“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宁夏枸杞,贵在道地”“中宁枸杞,道地珍品”的理念也广为人知。然而,在品牌营销推广、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上,“宁夏枸杞”总让人感觉“差一口气”——多年来,尽管“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名扬四海,但我区一直缺乏具有全国品牌影响力的标志性企业和枸杞产品,营销仍以干果、枸杞原浆等初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枸杞产品鲜少能叫响全国。线上线下冒用“宁夏枸杞”“中宁枸杞”的贴牌产品占一半左右,导致宁夏枸杞品牌溢价能力没有充分体现。枸杞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全区各类枸杞企业2700余家,但到现在,宁夏却仍没有营收超过10亿元的企业和上市企业。宁夏枸杞作为道地中药材、高端药食同源养生滋补品,在药用价值上的长处未能发挥,枸杞提取物如枸杞糖肽、枸杞亚精胺等未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成为制约枸杞行业精深加工做大做强的关键“卡点”。

  ——在品牌保护上,对冒用“宁夏枸杞”的“李鬼”惩治力度太过疲软。

  报告中显示,一些企业、从业人员对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中种植基地建设、品牌保护等相关规定不了解。在违法案件查处上,力度不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依然存在。2024年,查处涉及假冒“宁夏枸杞”“中宁枸杞”案件仅有8件,罚没款仅有1.43万元。执法人员表示,跨省份执法难度大,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力。

  报告中,针对这些“症结”,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也开出了相应的“处方”:自治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的各项规定,稳基础扩规模、提产量增效益,提升公用品牌价值,精耕细作、精准发力,推动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明确提出,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打好种植面积“保卫战”。执法检查组建议,以“三调”数据为准,保持“三调”园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十五五”期间在鸣沙红柳沟周边和兴仁、香山等地规划建设两个10万亩枸杞种植基地;在不适宜种粮油菜的盐碱地,允许发展中药材枸杞,支持县(区)全力拓展枸杞种植空间。要持续深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利益联结机制,来提升种植农户的种植意愿,确保全区枸杞种植面积稳步扩增、只增不减。

  报告建议,提升品牌影响力也要精耕细作,在自治区重大对外活动中都要植入枸杞产业宣传元素;不仅要加大“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推介力度,还要大张旗鼓宣传在哪里能买到“宁夏枸杞”“中宁枸杞”;要把枸杞产业博览会办成立足宁夏、站位全国、面向国际的行业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盛会,还要强化枸杞产品网络交易监测监管,切实维护好“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信誉。(记者 尚陵彬)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