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片汪洋的“海”。波涛起伏、波澜壮阔,在西北炽热的阳光下,泛着粼粼微光,依稀听得到澎湃的涛声,在山海之间汩汩流淌,向着无尽的远方……
这里是地处腾格里沙漠的广袤戈壁,在荒漠地带纵情舒展的,是超过2000万块光伏板泛起的“蓝色波涛”。“海”的近旁,一株株高耸的白色风车如巨大的“树”,依山傍川、高低错落。“树”的舞动与“海”的吟哦,组合成一首巨大的能源交响曲。
新时代,“绿色”成为新发展理念,清洁低碳成为新发展机遇。初步测算,宁夏光伏、风电可开发规模超过1亿千瓦,是光资源一类地区、风资源三类地区。2012年,宁夏成为国内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自治区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全力发展风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机从2012年的318万千瓦增加到2025年突破5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成为宁夏电网第一大电源;宁夏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日发电量超区内统调用电量的省份,新能源发电最大出力超过85%,利用率达94.18%,位居西北第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新能源之海的“绿色”属性明显,但“靠天吃饭”,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点明显。大自然风与光的无限恩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伴随着装机容量的大规模增长,如何消化这些多余的电力,如何完成电网的科学调度,成为宁夏需要思考的两道新命题。
两道题各有解法:第一条路是把电“存”起来,建设“超大充电宝”,让“电力银行”调蓄荣枯。第二条路是跳出宁夏看能源,完成在祖国版图上的千里跨越、闪转腾挪,化解用电大省能源“不够、不优、不绿”的难题。
9月15日,记者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看到,国能曙光第一100兆瓦/2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为新能源发电及电网稳定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储能电站站长张磊告诉记者:“与传统的跟网型储能电站不同,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大面积停电后电力系统自动恢复供电的过程中,可以快速自主调整电压频率,主动参与电网调节。”如今,宁夏共享储能电站数量已占并网储能电站总数的90%。中卫市利用废弃矿洞建设的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即将投运;吴忠市15座共享储能电站通过简化后的并网流程实现快速投运;固原市现有电源总装机296.3万千瓦,其中风、光、储以及垃圾发电占比达77.7%。今年上半年,宁夏通过储能充电增发新能源电量16.2亿千瓦时,新能源利用率提升4个百分点。
为了确保新能源“发得出,多消纳”,宁夏通过电网发展、模式创新、市场升级,初步实现了“火电压舱、风光为主、储能调节”,保障储能电站“能调尽调、能用尽用”目标。如今,宁夏已建成138座风电厂,244座光伏电站,41座独立储能电站。宁夏单位国土面积新能源装机每平方公里470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宁夏人均电力装机和人均新能源装机均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年底宁夏预计有50座风能、光伏和储能电站投入使用。“十四五”末,宁夏新能源总装机6573万千瓦,占比可达68.5%。
“海”越千里,泽润山川
你知道吗?在宁夏与湖南之间,有一条跨越1600公里的“隐形天路”。
8月20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这条“电力天路”横贯1616公里,起于宁夏中卫、落点湖南衡阳,跨黄河、越长江,纵横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六个省级行政区,将大漠深处来自风、光资源的电能,以0.0054秒的闪电速度直达三湘,奔赴千家万户。
除了这条路,还有宁夏到山东、宁夏到浙江的两条路,日夜穿行、奔腾不息。依托三条省域“电力高速路”,宁夏将丰富的风光火电资源以直流输电的形式“打捆”送到华中、华北、华东地区。今年6月至8月迎峰度夏的高峰期,仅仅两个多月时间,银东直流累计向山东送电58.5亿千瓦时;灵绍直流累计向浙江送电近115亿千瓦时;宁夏—湖南直流工程累计向湖南送电34.83亿千瓦时。
这样的千里奔袭,得益于国家能源战略的巨幅擘画。考虑我国清洁能源生产力的区域布局,“双碳”背景下,发挥不同区域间禀赋优势,做到合理布局、物尽其用。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宁湘直流工程新能源外送比例超过50%,标志着我国在大规模、远距离、高比例输送波动性新能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新能源富集地区“发得出、送不走”的瓶颈问题。
目前,宁夏电力外送电能力从1400万千瓦提升到2200万千瓦,大幅提升宁夏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宁夏电力电量将达“两个1000亿”,即区内售电量10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
“海”潮涌起,万物共生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绿色新能源发展在宁夏山川大地方兴未艾,朝气蓬勃,应用场景多元多样,俯拾即是。
在宁夏最大规模城市快速充电站——银川南智慧充电服务中心,能同时满足49辆新能源车充电,预计每年充电量可达5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量超4000吨。每天,银川市金凤区Ccpark商圈,16个充电桩都在发挥作用。只需一小时,新能源车就能充到80%以上的电量。这不仅是银川构建“3公里充电服务圈”的缩影,也是绿色能源消纳的新载体。在银川市金凤区,通过在小区地下停车场预建电源分支箱,充电桩报装流程从15天缩短至3天。在悠阅城商场,西北首个智慧共享充电机器人颠覆了传统充电模式,实现“桩找车”的转变。在固原市,已有的101个固定充电桩可同时为152辆车提供充电服务。这些充电设施分布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停车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省乡县道主要干线等交通枢纽和主要地点,方便群众绿色出行。
9月16日,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村民高玉祥家中,牛儿悠闲地吃着饲料,高玉祥忙着清理屋顶的光伏板。“光伏板为我家带来了额外的收入!”高玉祥说。经过几年用心经营,高玉祥家的屋顶光伏电站成为了村里的“收益标杆”,每年最少能为他家带来四五万元收入。
村民们绿色生活新变化,源于闽宁“绿电小镇”项目,涵盖绿色能源、绿色电网、绿色用能三大类共30项重点工程。如今,闽宁“绿电小镇”区域新能源利用率近100%,预计年消纳绿电约5.5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超6.79万吨,减少碳排放18.83万吨。
在宁夏全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37.1%,全区每使用3度电就有1度“绿电”,来自于风能、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
是的,宁夏地处西北内陆,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三面环围,常年干旱少雨,哪里有海的影子?
但是,当新能源的浪潮席卷而来,宁夏用绿色发展给出了别样答案:这里正崛起一片风光交织的能源之海,绽放着无限生机。谁又能说宁夏没有海呢?这里涌动的分明是海,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宁夏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李东梅 杨焘郡 鲁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