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张泛黄的收货单,承载着11年的无奈;一通来自“夕阳红调解室”的电话,让“消失”的货款有了“寻回指南”。5月7日,贺兰县司法局创新成立的“夕阳红调解室”成功化解一起长达11年的欠款纠纷,既让讨债人放下了心中巨石,也让负债者重拾诚信和担当。
2014年,金某为同乡高某承包的工地运送了36车炉渣,货值26280元,高某支付1万元后便杳无音信。此后的11年里,金某多次追讨未果,甚至一度联系不上高某。碍于老乡情谊,金某始终未走法律途径,但手中的36张收货单却成了挥之不去的“心病”。
2025年3月,金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贺兰县“夕阳红调解室”寻求帮助。处理这起陈年旧账,调解员腾宗宁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找到高某。经过多方打听,调解员终于辗转联系到高某。电话那头,高某承认欠款事实,但坦言因生意失败、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内心充满愧疚。
“既要讲法理,也要顾人情。”腾宗宁没有急于施压,而是先以类似案例释法,让高某明白法律责任;同时向金某说明高某的困境,希望他适当让步。经过多次沟通,双方态度逐渐缓和,最终达成和解:金某同意延长还款期限,高某承诺分期偿还欠款。
“有些纠纷,未必要对簿公堂;有些矛盾,或许只差一个真诚的调解。”调解员说,在这起案件中,他们既维护了金某的合法权益,也让高某重拾诚信,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贺兰县“夕阳红调解室”由退休“老司法”、老党员、老社区工作者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和扎实的法律知识,专攻“疑难杂症”纠纷。自成立以来,这群“银发调解员”已成功化解多起积年矛盾,成为基层治理的暖心力量。(记者 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