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丰社区位于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辖区居民1661户6092人,其中,由同心县搬迁来“十二五”劳务移民400户1603人,分别居住在新镇区二期和六期安置区,二期安置区有4栋楼11个单元184户748人,六期安置区有5栋楼18个单元216户961人。0岁至16岁共559人,16岁至59岁共993人,60岁以上共57人,现有常住居民135户646人。
“十二五”劳务移民是党中央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助推同心县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金丰社区严格对照脱贫标准,迅速加快脱贫步伐,全力攻克脱贫堡垒,分批次将同心县400户贫困群众移出大山、安置进城,并通过住房分配、就业扶持、创业补助等措施,力争实现“十二五”劳务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日前,记者深入金丰社区,走近移民群众,聆听他们讲述搬进新家园谋新业唱响新生活的脱贫故事。
同心县搬迁至金丰社区的“十二五”劳务移民有400户1603人,分别居住在新镇区二期和六期安置区。如今,搬进新小区的移民们开启了“上班族”的生活(8月3日摄)。
住有所居 解决“多人多代”住房难
8月3日,在位于金积镇小微企业园的宁夏穆易电气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今年31岁的马英武正在忙碌着。“我在这个企业上班已经有五个月了,其他同事试用期都是两个月,但针对移民员工试用期只有一个月。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只要我踏实勤快,相信很快能成为一名熟练工,那样一个月就能拿到五六千元工资。”马英武充满信心地说。
“我们主要生产箱式变站、箱式变压、力变压等设备,对产品的精准度要求非常高,所以熟练工的工资是最高的。”宁夏穆易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家盛表示,针对移民员工,企业还推出实习工资比一般员工高300元、试用期短、加强技术培训等举措。
金丰社区在辖区小微企业园穆易电气和盛泰塑料两家企业打造了扶贫车间,全面开展“送人入企”,介绍劳务移民到扶贫车间面试75人次,通过对企业和劳务移民双向激励的方式成功解决劳务移民就业5人,为移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其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稳定就业。
“我的妻子周雪在一所艺术学校工作,平时我们还开办小饭桌,加上我的其他工作,我俩每月收入近万元。其实,我们最大的困难是一家人的住房问题,但今年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扶持,我们的房子问题解决了。”马英武说,他们一家16口人是从同心县预旺镇移民至金丰社区的,“多人多代”一套房的实际困难是他们搬迁后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通过社区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他家已经有3套房子。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金丰社区向辖区128户住房困难家庭积极宣传《利通区关于解决“十二五”劳务移民“多代多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目前,已购买商品房的有28户,通过公租房已分到住房的有10户,新申请公租房的有9户。
弱有所扶 落实党的政策暖人心
“老马,这几个月领上低保金,日子过得咋样?还有什么困难?”
“武书记,太感谢社区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有了低保金,生活也稳定了,再也不用麻烦亲戚帮衬了。还有就是我虽然年纪有点大,但看门、保洁的工作都能干,希望社区帮我找一份这样的工作……”当天上午10点,在金积镇新镇区金通苑小区劳务移民工作站,看到金丰社区党支部书记武克来到小区入户走访,该小区移民马良义说出了今后的生活打算。
金通苑小区的金丰社区劳务移民工作站,在居民心中就是“移民之家”,大家有困难都会到这里表达诉求(8月3日摄)。
今年65岁的马良义,2014年从同心县沈家湾村搬迁至此。老伴去世后,孤身一人的马良义生活窘迫,外出打工因为年龄大被拒绝。今年5月份,金丰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为他申请了低保金。
“我们组织社区干部多次入户掌握劳务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帮扶需求,按照‘四查四补、边查边补、边查边改’的工作要求,排查梳理‘多代多人’住房困难、就业创业难、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影响劳务移民后续发展的问题共10条,对劳务移民实行‘五色动态管理’,即绿色:一般户131户;黄色:住房困难户128户;橙色:教育医疗困难64户;蓝色:就业创业困难21户;红色:需政策兜底52户。”武克介绍,在坚持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的基础上,金丰社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建立劳务移民“一户一档”(除无法联系的4户),落实特困供养分散人员、孤儿、残疾、高龄、低保人员救助资金,对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做好应保尽保工作。目前,低保兜底67户83人,享受残疾人补贴32人,享受高龄补贴3户4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52户14.82万元,发放教育补助44户2.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作为金丰社区400户劳务移民中的一员,马成花脱贫不忘党恩。2018年,她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了一幅银川市南门广场《南门楼》掐丝画作为贺礼,献礼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
“在同心县预旺镇时,我在家里照顾娃娃,是个农村妇女。搬迁过来后,通过社区的扶助和引导,参加了各类免费的手工艺品技术培训班,并且掌握了串珠、丝网花、刺绣、掐丝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制作技能。现在,我可以一边照顾家庭和娃娃,一边制作作品销售。”马成花感触道,每个月的收入虽然只有千元左右,却在一点一点地改善着一家人的生活。
在社区的帮助下,马成花开办了工作室。“要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劳务移民这么好的政策帮助。这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要和大家一同奔小康,通过我们勤劳的双手,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下一代人的命运。”马成花积极号召、鼓励其他妇女加入工作室进行培训创业,增加收入。
学有所教 享受优质教育助成长
今年33岁的马逢倩一家从同心县预旺镇白崖子村搬进金通苑小区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我们在老家住的是土窑洞,辛苦种地、靠天吃饭,娃娃上学也不方便。特别是大丫头上学路途艰苦,每天五点多起床,走山路,还要过三条沟,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只能给娃娃带干粮饼子,她那时候只是个小学娃娃,受了很多苦……”马逢倩红着眼眶说,搬过来后,我们分到了一套楼房,水电暖齐全,小区环境也好。大女儿杨泽慧在吴忠市第二中学就读,离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既省时省力,又方便快捷,这让她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金丰社区劳务移民工作站负责人马逢倩(左)与小区网格员于晓花一起核对移民信息(8月3日摄)。
如今,马逢倩的两个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社区的帮助下,我还签订了公益性岗位,成为金丰社区劳务移民工作站的负责人,主要对接用工信息,帮助更多的移民找工作。”马逢倩表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丈夫现在在外打工赚钱,自己也有了工作,下一步就是通过自身努力,换一套大房子,让生活蒸蒸日上。
针对部分移民妇女因照顾孩子的问题无法就业,金丰社区还在劳务移民居住区设立了“儿童之家”,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在金通苑小区的“儿童之家”,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金丰社区设立“儿童之家”,解决了移民妇女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8月3日摄)。
当天,在金通苑小区的“儿童之家”,保育员王金霞和高小琴正在和孩子们做游戏,十几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俩也是公益性岗位,不仅有工资,还能帮着年轻妇女照看孩子,让她们安心工作,这份工作我们非常喜欢。”王金霞说,自从设立了“儿童之家”,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积极找工作,不再伸手向丈夫要钱。
“我是个单亲妈妈,儿子快5岁了,以前生活都靠父母和哥哥接济,自从小区里有了‘儿童之家’,我就把儿子送了过去。”今年34岁的马蓉在社区的帮助下,有了一份保洁员的公益性工作,孩子也有人帮着看管了,她再也不用带着孩子一同打扫卫生了。
与此同时,金丰社区还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移民安置区公共服务。针对安置楼下水堵塞、楼道墙皮脱落、屋顶漏水等基础设施老化、损毁问题,实施劳务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劳有所得 畅通就业创业乐业路
劳有所得,劳动收获幸福,劳动促进社会发展,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保障。在金丰社区移民区,积极就业创业蔚然成风。
今年33岁的于晓花是签订了公益性岗位的移民之一。作为金积镇新镇区金通苑小区的网格员,她每天按照计划挨家挨户登记信息,排查人口情况,解答居民疑问。身为移民,于晓花更能体会移民心情,感知移民动态,了解移民困难,从而细致周到地为其服务,实现移民之间的自我管理。
“只要人勤快,生活咋都好过着呢!”周永华和杨红花都是金通苑小区的保洁员,她们表示,作为劳务移民,思想观念一定要转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一边照顾孩子和老人,一边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挣钱,已经成为该小区移民妇女的生活目标。
与公益性岗位不同,金丰社区移民中还涌现出一批创业骨干,发挥特长增加收入,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发展,家有11口人的杨义和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0岁的杨义和与妻子罗占华搬迁到金丰社区后,在青铜峡市租了两栋温室大棚种菜,年收入五六万元。
在村民杨义和(前)流转的温室大棚里,他正在向乡镇干部介绍今年的种植效益(8月3日摄)。
在杨义和的温室大棚中,足有一人高的藤蔓上挂满了西红柿,辣椒、豇豆等蔬菜长势喜人。现如今,杨义和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种菜能手,依靠两栋温室大棚实现脱贫,走上致富路,真正做到了“手里有活儿,心中不慌”。
“我们从同心县豫旺镇搬到这个地方后,没有别的收入,也不会做生意,弄两个菜棚种种。我感觉农民就应该踏踏实实种地最实在。”杨义和感慨道。
去年以来,金丰社区精准对接辖区内用工紧缺企业和蔬菜基地,共组织劳务移民赴企业或基地“点对点”现场应聘112人次。目前,蔬菜大棚打工23人,附近工地就业21人;鼓励劳务移民自主创业,镇综合执法队和集镇办协调为6户摆摊经营者解决摊位,确保长期经营;依据《金积镇关于“十二五”劳务移民扶持发展措施20条》鼓励劳务移民稳定就业,申报创业21人,就业87人;积极申报公益性岗位31人,现已上岗16人,其中包含3户零就业家庭。
利通区金积镇副镇长童晓英表示,金积镇将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把上级的扶贫政策和金积镇的扶贫发展20条结合起来,确保金丰社区400户劳务移民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和就业培训力度,鼓励移民自己创业就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贫困面貌。(记者 周文杰 蔡宁曦 杨娜 通讯员 赵建鼎 吴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