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市县风采
隆德:四大产业构筑乡村振兴基石
2021-04-06 14:10:50   
2021-04-06 14:10:50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NeoImage_副本.jpg

  春风轻拂、柳绿花红,隆德城乡呈现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立足新发展阶段,隆德县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对标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结合县区优势,积极探索新型产业,持续壮大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因地制宜调整产业机构,重点发展壮大中药材、冷凉蔬菜、马铃薯、草畜四大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构建新发展格局,干劲是只争朝夕,韧劲是滴水穿石。隆德县通过发展产业,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县,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底色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增进民生福祉。

微信图片_20210401142720.jpg

  描绘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蓝图

  又是一年春耕时,隆德县联财镇赵楼村中药材种植大户赵有和带着村民整地起垄、移栽药苗。“这几年中药材行情好,亩均产值8000元左右。”赵有和尝到规模化发展甜头,在去年种植1500亩的基础上又增加800亩。

  六盘山下的隆德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拥有土净、水净、空气净等中药材生长的天然优势,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境内药用植物90科618种,其中常用药材370多种,种质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近年来,隆德县立足实际,以六盘山道地中药材黄芪、党参、秦艽等为主导品种,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采取资源修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采用“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种植中药材3万多亩,参与药材种植、加工企业35家,合作社40家。

18.jpg

  “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种植、集中连片种植、农户分期种植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建起研发、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3月29日,隆德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赵三洲介绍,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全县中药材生产量2.8万吨,加工量2万吨,中药材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

  2019年,上药集团在隆德县投资建厂,依托当地中药材产地优势,研发药食同源产品,年加工中药材1600多吨,产品辐射西北五省区。今年,该公司流转土地,示范种植高标准中药材1000亩,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带动种植户向精细化作业转变。

  “通过企业示范种植,解决了农户种植标准不一的问题;本地加工又减少销售流通环节,增加中药材附加值。”上药(宁夏)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孟龙介绍,加工企业连起原料产地、消费市场两个终端,成为健全产业链必不可少一环。

  隆德县在漫长的中药材种植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种植的黄芪、黄芩、板蓝根等药材的有效成分均高出国家药典规定,是我区优质中药材基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主产业作用。

22.jpg

  为了把脱贫攻坚主产业变为乡村振兴主产业,推动产业“脱胎换”发展,隆德县针对中药材产业投入高、市场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农民融资困难等问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工程,先后引进上药集团、广州香雪、西北药材、葆易圣药业等大型药企,成立产业联合体,建成生产线,补齐加工短板,强化标准化种植弱项,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隆德县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打造六盘山道地名优中药材基地,强化科研创新模式,构建“产、学、研”联合机制,建设道地种植、中药加工、成药制造、康养保健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聚集区。

  “按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要求,今年在风岭乡、神林乡、陈靳乡打造3个千亩中药材基地,在全县建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点,撬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隆德县以打造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为抓手,倾力打造“高原药都”和“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让产业核心区的老百姓年均收入达到1200元,全县人均达到900元,总产值达到3.9亿元。

微信图片_20210401142649.jpg

  打造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中南片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同时,中片川道区万亩冷凉蔬菜已开始播种。在隆德县神林乡冷凉蔬菜基地,工人们忙着覆膜,滴灌喷洒出的水雾在阳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今年种植的1200亩菜心,全部为广东市场订单。”基地负责人赵定雄开心地说,当地蔬菜品质好,根本不愁销路。

  隆德县年均气温5.3℃,昼夜温差大,在渝河流域和甘渭河流域的川道区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

  近年来,隆德县按照“因地制宜、依水布局、集中连片、设施与露天并重”的发展思路,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着力打造渝河、甘渭河流域冷凉蔬菜产业区,构建种植、收购、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冷凉蔬菜产业链。

  2018年,赵志仁返乡创业,在渝河流域联财镇流转土地400亩发展设施农业,成立农业开发公司,种植小番茄和西瓜、辣椒等冷凉蔬菜瓜果,采取订单的方式与南方大型超市合作。当地政府在土地流转、拱棚搭建、水路基础设施、订单销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帮助。

1.jpg

  “有了政府帮扶,干事创业信心更足。”赵志仁去年种植的300多亩小番茄和辣椒等冷凉蔬菜就收入了700万元,同时也带动当地120户老百姓户均增收1.5万元。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尝到甜头后,今年他又在甘渭河流域的温堡乡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并施用农家肥,确保蔬菜品质。

  与此同时,隆德县渝河川道区的沙塘、神林、联财3个蔬菜种植示范乡镇的冷凉蔬菜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拱棚搭建工作。其中,由兰州介实农业有限公司搭建的10个占地50亩的大跨度拱棚已完成覆膜,开始点播小番茄。

  “去年全县种植设施蔬菜1.2万亩,收入1.2亿元。”隆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柳智星介绍,今年隆德县把设施农业作为满足群众增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统筹渝河川道区土地、水、光热资源,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建设,一体化推进,打造5000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规划种植蔬菜5万亩。

  为了激励群众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在甘渭河温堡川道区创建万亩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区,建设沙塘、神林、联财3个蔬菜种植示范乡镇,打造联财恒光、沙塘新民2个千亩永久性蔬菜基地,带动发展联财、张楼、辛平、新民等18个种植示范村,扶持发展蔬菜产业园区17家,创建神林介实、温堡杜堡“四好”蔬菜园区2个,引导培育农户发展蔬菜产业,进而带动全县群众稳定增收。

微信图片_20210401142758.jpg

  创建马铃薯产业发展新高地

  在隆德县观庄乡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科技示范园建设现场,大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忙碌景象。

  “示范园建成后,每年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2500万粒、原种1万吨、一级种薯10万吨,商品薯30万吨,产值达5.9亿元,纯收入达4.1亿元。”隆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雍纬基介绍,以示范园为纽带,打造以六盘山西麓阴湿区为主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产业带。

  隆德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土质疏松,尤其每年7月至9月份丰水期,正好与马铃薯生产需水相吻合,为马铃薯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自然条件。

  “马铃薯种植最高峰期,全县种植马铃薯18万亩。此后随着产业机构调整,小型淀粉厂关停,加上没有缺乏马铃薯繁育体系,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为了改变马铃薯产业现状,隆德县立足资源禀赋,以提高单产为目标,引进马铃薯生产龙头企业投资5550万元建设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全力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

8.jpg

  并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带动,突出重点乡、重点村,推进马铃薯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走出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并进的发展新路。家住好水乡后海村的潘跟平,抓住全县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在村里流转上千亩地,种植马铃薯,亩均纯收入1800多元。为带动本村人同享产业发展红利,潘跟平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将全村4000多亩耕地全部种植马铃薯。

  “通过企业带动和示范推广,不断提升全县马铃薯种薯生产量和储备量,为周边县区及南方马铃薯冬作区、中原马铃薯二作区提供优质种薯,有效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率和推动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今年,隆德县以建立和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为契机,扩大一级种薯示范推广,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种薯基地,提高种薯质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自然隔离条件好,传毒媒介少,土壤中钾元素的含量高的优势条件,采购原原种2400万粒,在观庄、城关、陈靳、山河等乡镇,建立原种繁育基地6000亩,建设一级种薯繁育基地4.5万亩,推广一级种薯面积5万亩,使全县马铃薯种薯脱毒化率达到85%、品种专用化率达到80%,种植标准化率达到70%。

20.jpg

  构建草畜产业发展新格局

  “种植青贮玉米10万亩,建成渝河北塬万亩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推进肉牛养殖出户入园;创建张程、杨河、温堡、凤岭4个自治区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发展田滩等10个示范村。”隆德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张岁丑介绍起草畜产业发展规划,信心满怀。

  草畜产业一直以来就是隆德县特色优势产业,仅去年出栏肉牛3.8万头,创收6亿元。张程乡和杨河乡是隆德县肉牛养殖重点乡镇,这几年通过肉牛养殖、饲草种植,当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家家户户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内。

  “全村肉牛饲养量2万头,户均饲养肉牛12头,人均3头牛。”串河村党支部书记摆世军带领村民不遗余力发展草畜产业,今年计划对产业升级,采取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统一进购和销售,统一饲料配比和喂养标准,进一步提高肉牛品质和产业效益。

  如今,隆德县肉牛饲养量近8万头,养牛群众达到2.8万户,占农村人口的60%。为了持续壮大草畜产业,隆德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创建北片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区,以张程乡和杨河乡为基础,坚持以标准化养殖为引领,示范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肉牛养殖产业增量扩规。

微信图片_20210401152622.jpg

  建设张程、杨河、温堡、凤岭4个肉牛养殖示范乡,以此辐射发展观庄田滩、沙塘锦屏等30个肉牛养殖示范村;选优品种,建成渝河北山集中连片万亩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全县种植青贮玉米10万亩,补栏基础母牛3000头,实施“见犊补母”3万头。

  “以西门塔尔优良品种为主导,坚持‘两纯一优’肉牛繁育技术,引进国外顶级纯种西门塔尔冻精1万支,采购西门塔尔冻精5.5万支,冷配改良肉牛3万头,肉牛改良覆盖率达100%。”张岁丑介绍,通过主推全日粮混合、母牛同期发情、饲草料调制、犊牛早期断奶等繁育饲养技术,发展良种肉牛养殖和规模化育肥,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隆德县按照“草畜结合、以草定畜”的原则,采取“优质+高端”双轮驱动,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引领,以标准化养殖为规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以北片为主的肉牛发展产业带,形成“家家种草,户户养牛”的产业链格局。草畜产业实现总产值7.5亿元,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其中核心区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文/图)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