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市县风采
筹措2500万元鼓励补栏,扩大“见犊补母”“饲草料补贴”等政策覆盖面
【乡村行 看振兴】同心县“真金白银”助肉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2025-04-30 17:09:28   
2025-04-30 17:09:28    来源:宁夏日报

  “养牛20多年,经历了牛价从每公斤42元的高峰跌到22元的低谷,今年总算盼来了转机。”4月27日,位于同心县丁塘镇窑岗子村的同心县德瑞农林牧科技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思格望着自家700多头牛感慨道。今年3月,他在政府“补栏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一口气补栏180多头育肥牛。如今,随着牛肉批发价回升至每公斤60.94元,杨思格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的行情,一头牛至少能赚5000元,比去年多出近一倍。”

  过去两年,国内肉牛产业经历了“寒冬”。2023年,进口牛肉冲击叠加养殖户无序扩产,导致牛价跌至每公斤20元以下,许多散户被迫“清栏弃养”。

  同心县作为我区肉牛养殖重镇,同样面临挑战。2024年末,全县肉牛存栏量16.7万头,较上年下降2.2%,畜牧业产值一度不及预期。然而,今年一季度以来,市场迎来转机: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牛肉批发价连续4周上涨,育肥牛价格从年初的每公斤17.4元攀升至24元,涨幅近40%。

  “国家对进口牛肉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加上‘关税战’,进口牛肉成本激增,进一步缓解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同心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金录国说,今年,同心县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县级财政筹措2500万元鼓励补栏,扩大“见犊补母”“饲草料补贴”等政策覆盖面,让一般养殖户也能享受到红利。

  “以前只有监测户能拿补贴,现在普通养殖场也能申请,‘见犊补母’每头牛补500元,加上每补栏100头牛补5万元,资金压力小多了。”杨思格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市场回暖,肉牛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境。同心县一季度数据显示,散户存栏量增速仍然下降。“全县70%左右的肉牛由散户饲养,抗风险能力弱,价格波动易引发‘追涨杀跌’。不过,随着政策效应的显现和肉价回暖的双重影响,散户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复。部分散户开始考虑适度增加存栏量。我们也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抗风险能力,除了补贴全覆盖外,还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指导等,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地参与市场竞争。”金录国说,想要让产业复苏不能只看价格,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整个肉牛养殖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同心县通过推进肉牛品种改良、加强疫病防控等措施,提升肉牛养殖的整体效益,同时加大对屠宰、加工、销售等后端环节的扶持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肉牛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短期看价格,长期看结构。我们既要帮农户渡过难关,更要引导他们从‘追行情’转向‘强根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重点优化结构、稳定基础母畜,争取今年肉牛饲养量达到255万头,母牛占比超45%。(记者 李昊斌)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