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市县风采
盐池滩羊:7.8万吨产量,撑起42.5亿元产值版图
2025-08-20 08:43:43   
2025-08-20 08:43:43    来源:宁夏日报

  8月14日8时许,盐池县花马池镇的智慧牧场里,盐池县九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国和正对着电子屏查看羊群数据,5000只滩羊的体温、进食量、活动轨迹一目了然。“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一只羊从出生到出栏,全程都有‘身份证’。”他说着举起手机,扫过羊耳标,养殖档案即刻显现。

  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的滩羊养殖,还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盐池、同心的黄土坡上,滩羊多是“散养野放”——农户白天把羊赶到戈壁滩上,让它们自己啃沙蒿、吃碱草,晚上赶回简陋的土圈。“天旱了草不够吃,羊就掉膘;下雨了圈里泥泞,羊容易生病。”郑国和记得,当年养羊“看天吃饭”,一只羊长到出栏要一年多,还常因品质参差不齐被收购商压价,辛苦忙活一年,一只羊顶多赚百十来块钱。

  如今,作为核心产区,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三县区有751万只滩羊,以每年7.8万吨的产量,撑起42.5亿元的产值版图。而这份成绩单的背后,藏着滩羊产业从黄土坡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发展密码。

  在红寺堡区天源良种羊繁育基地,寇启芳的团队正忙着给刚繁育的羔羊做体检。“我们培育的一胎双羔羊只,2000只育种羊一胎双羔的生产率近70%。”更关键的是,团队研发的大理石花纹滩羊肉,以堪比高端肉牛的脂肪分布,打破了传统羊肉的品质天花板。要知道,多数地区的肉羊养殖仍停留在“吃饱长肉”的阶段,而这里已通过十年技术攻关,让滩羊的肉质成为不可复制的“王牌”。

  曾在戈壁滩上啃沙蒿的羊,如今六上国宴,盐池滩羊成了高端市场的“宠儿”。全国261家获“盐池滩羊”地理商标授权的企业,共同将品牌价值推到120.68亿元。与其他地区“重产量轻品牌”不同,盐池滩羊从一开始就锚定品质管控:依托滩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培育区级示范村18个、县级示范村81个、规模养殖园区326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93%,高出全区33个百分点,330万只以上的年饲养量始终以“质”为基。在上海某高端商超,盐池滩羊礼盒旁“国宴食材”的标识格外醒目——这不是偶然,而是从养殖到加工全环节“零差错”的必然。

  同心县露强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金波的故事,印证了这份独特。“老乡家的滩羊生病了,我过去帮忙看看,养了十几年滩羊,我也是半个专家了。”从最初的十几只羊到如今的1000多只羊,金波的背后是同心县科技特派团和科技小院的“精准滴灌”。这里的技术服务直击痛点:节本增效、饲草料加工、疫病防控、营养调控,通过基因筛查培育出黑滩羊600只以上的稳定种群,再次证明“科技赋能”不是口号,科研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让每只羊的健康和品质都有专业护航。

  产业升级的密码,更藏在看得见的收益里。郑国和从十几只滩羊起步,7年时间打造了年出栏3万多只滩羊、年销售额1亿元的大产业;寇启芳的繁育基地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每只羊可为农户增收50元。金波也算起明白账:靠着科技小院的技术指导,他家滩羊成活率从过去的70%提升到95%以上,1000多只羊一年下来能多赚5万元。这种“品质提升—品牌溢价—农户增收”的正向循环,让滩羊产业有了持续精进的动力。目前,全国50个城市的415家商超、264个销售点,消费者能随时买到滩羊。

  夕阳西下,盐池县滩羊集团的屠宰加工车间仍在忙碌。经过排酸、分割、冷链处理,带着草原清香的羊肉将连夜启程,奔赴全国50个城市的商超货架。从黄土坡上“靠天吃饭”的散养,到智慧牧场里的数字化管控;从盐池滩羊六登国宴的品质飞跃,到红寺堡、同心依托科技实现的产业升级;从农户辛苦一年赚百十来块,到如今全产业链条带动增收的正向循环——滩羊的逆袭之路,不仅写满了科技赋能的智慧,更印刻着品牌塑造的决心,成为宁夏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记者 张晓慧)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