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乐想(宁夏)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10多台新能源油电混动拖拉机整齐停放,等待验收发货。而就在一年前,这片厂房还堆满了钢材,处于闲置状态。
乐想(宁夏)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一家在新能源装备生产领域颇具实力的企业。其生产的新能源农用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覆盖了国内大部分省份。2024年,该公司选择落户灵武市并于5月开始生产测试。
“此前,一台农用机械从生产地发往西北地区,运费居高不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如今,企业落地灵武后,不仅减少了运费负担,突破了物流瓶颈,还能在西北地区设立服务站点,更好地解决智能机械的售后问题,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该公司负责人刘慧珊介绍。
在灵武市兴灵路,灵武长枣产业园的黄色外立面、深褐色屋顶格外引人注目。目前,产业园的基建部分已完工,正等待设备从山东省发来进行安装和试生产。这片土地曾闲置多年。今年年初,山东商人王景汝在考察中发现灵武长枣在深加工行业潜力巨大,有意在此投资深加工项目。恰逢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产能冗余、列入淘汰等产业的闲置资产“腾笼换鸟”,双方一拍即合,引进枣酒加工项目,成功盘活闲置土地。
“预计能解决60至80人的就业问题,带动200户枣农连种带销。” 灵武长枣产业园负责人马金刚表示,这一项目不仅延伸了灵武长枣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联农助农,带动枣农稳定增收,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动力。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 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思路、产业联动和市场化运作,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活水”。截至目前,共盘活闲置土地1251.61亩、闲置厂房34.84万平方米。自2024年以来,已成功引进项目17个,总投资达8.78亿元。其中,11个项目实现“当年盘活、当年投产”,投产效率较往年提高了40%。
“这17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50亿元、税收3.2亿元,直接解决1000余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就业2000余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精准招商和市场化运作,成功破解了资源资产闲置困局,从新能源装备到农产品深加工,这些新项目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与民生的双赢。(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