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水的灌溉时间,决定了土地的收成和效益。4月初,黄河水从唐徕渠跨过平罗县和惠农区,抵达惠农渠末梢,支援了8000亩农田灌溉,为大豆、玉米播种赢得了时间,才有了秋天的丰收。”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宁夏跨渠道、跨县区、跨沟道的调水实践,渠道从“各司其职”走向水网联调联供。预计今年10月底,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具备蓄水条件后,将与宁夏中南部饮水工程相贯通,形成南调泾河水、北引黄河水双水源联调。
水资源格局决定着发展格局。为破除缺水的发展瓶颈,宁夏勤“织”城乡供水网、灌溉保障网、防洪减灾网,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然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水保障能力还需要全面增强。宁夏将站在全国看宁夏,放怀流域精心布局,将联网、补网、强链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快推进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盐同红革命老区供水工程、西海固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按期建成“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全面实施青铜峡、固海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动贺兰山东麓灌区建设,完成引黄灌区抗旱减灾调蓄工程建设。
水善利万物,水恶毁万物。完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与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同等重要,宁夏将重点实施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和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加快清水河和苦水河综合治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道治理、病险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任务。
如今,一个“一干两支、三纵两横”的现代水网格局不断完善、清晰:黄河、清水河、苦水河等自然河流水系是源头,银川都市圈城乡西、东、中线供水工程、西海固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供水延伸等跨区域引调水工程是骨架,青铜峡、沙坡头、固海、红寺堡、盐环定五大引扬黄灌区供水带是通道,智慧化调控手段,综合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治理等功能是“肌理和神经中枢”。
未来,宁夏将推进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治理、水网智慧化、管理体制机制5个层级的建设,形成南北互联、城乡一体、山川统筹、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畅通的宁夏现代水网体系。到2035年,依托国家水网,全面建成自治区级骨干水网体系,市级、县级水网基本完善,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网智慧化水平、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增强。(记者 裴云云 实习生 马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