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厅局亮点
红十字旗帜高高飘扬在塞上山川
——宁夏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综述
2025-07-17 12:32:28   
2025-07-17 12:32:28    来源:宁夏日报

  “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

  5年来,全区红十字系统筹集款物逾5.1亿元,是过去34年总和的1.8倍。

  5年来,全区无偿献血普及人数超过国家规定要求,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以及眼角膜捐献均呈倍数增长。

  今年,我区将免费培训取证救护员3万人,使取证救护员人数占到全区总人口数的2.5%,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5个地级市红十字会均建立了“三献”志愿服务队。

  ……

  每一项可感可及的成绩,都是过去5年来,全区红十字系统的一次跨越。

  为民纾困 精准救助

  5年来,全区红十字系统始终聚焦困难群体的需求,精准发力,为身处困境的家庭和个人送去了希望与温暖。

  在宁夏第79例遗体捐献者余志光子女家里,红十字会志愿者带来了装满大米、棉衣、洗发水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温暖箱,感谢余志光老人身后遗体捐献的大爱善举。这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完成了最后一个心愿,通过宁夏红十字会完成了遗体捐献,为宁夏的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连续26年,全区红十字系统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近5年共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6400多户,发放慰问物资(金)2100余万元。

  人道救助惠民生,扶危济困暖人心。

  5年来,宁夏红十字会持续争取多方资金支持,开展项目146个,全力投入全区困难群众帮扶,尽己所能对先心病和白血病大病患儿、贫困学生、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等群体开展救助。

  聚焦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宁夏红十字会因地制宜实施修建道路或村集体活动场地、安装路灯、搭建经济作物大棚等小而美、接地气的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走进银川市兴庆区司家桥村,村舍整洁、特色民宿连片林立,彩绘农民画等墙绘赏心悦目……近年来,宁夏红十字会开展“博爱家园”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在司家桥村建造游客服务中心和村史馆,通过项目实施增加村集体经济,增收部分用于救助“三类”人群。通过项目实施增加村民收入,投入建设资金进行村容村貌改造,该村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称号。同时,每年从项目收益中拿出2.5万元用于救助和慰问项目村的困难群众,极大改善了群众生活境遇。5年来,宁夏红十字会积极探索创新救助模式,通过实施“博爱家园”项目,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支持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博爱家园”项目在全区已实施41个。

  履职尽责 深耕“三救三献”

  “当时就想着,万一能帮上谁呢?”怀着朴素的念头,我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刘娟(化名)在今年年初迎来了回响——她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与一位急需移植的患者“生命相牵”。

  日前,刘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20518例、宁夏第157例捐献者。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刘娟见过太多血液病患者与病魔抗争的艰难,也深知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他们意味着“重生的可能”。2011年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时,她主动登记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

  以爱为桥,让一个生命的延续,唤醒更多生命的力量。

  5年来,全区大力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工作,区市县三级红十字会全部成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5个地级市红十字会均建立稀有血型志愿服务队,新增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志愿者10600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27730人,累计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58例、遗体捐献124例、器官捐献8例、眼角膜捐献62例,成功挽救175人的生命,使189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同时,出台全国首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眼角膜捐献条例》。

  “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有生命在呼唤援助,能够‘人人会救且敢救’,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身边人的深情守护。”宁夏红十字救护师资刘志说。

  近年来,和刘志一样,一批批红十字救护师资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讲解关于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等急救操作,让更多群众学到更多实用的急救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5年来,宁夏红十字会深入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走进多行业各领域活动,累计培训应急救护师资3235人、取证救护员20.3万余人,普及性讲座受益人数达24.7万余人次,在公共场所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295台,利用急救技能和急救设备成功施救5名心搏骤停患者。

  5年来,宁夏红十字会组织全系统开展“千人万场”家庭安全素养提升教育培训活动981场次,为群众普及应急救护培训、公民防灾减灾应急知识,让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关键急救本领,不断聚焦“三救三献”主责主业,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光成炬 志愿同行

  “带领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看到孩子们脸上浮现出快乐的笑容,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救援工作中最温馨幸福的时刻。”宁夏红十字会心理救援志愿服务队队员李睿说。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宁夏红十字会立即组织力量,组成宁夏红十字会心理救援志愿服务队赶赴地震灾区一线,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及危机干预。

  5年来,宁夏红十字会先后派遣救援队4支50余人次参与河南暴雨洪涝灾害、甘肃积石山县地震救援,圆满完成救援任务,赢得广泛赞誉。

  5年来,宁夏红十字会发展和组建了中国红十字会(宁夏)赈济救援队、宁夏红十字会心理救援志愿服务队等20支救援队,覆盖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体系9种专业中的赈济、心理、医疗、搜救、水上救生、救护转运等6种,形成“国家队引领、省级队主力、市级队梯队、县级队补充”的多层次救援力量格局。

  目前,全区315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和近30000名红十字志愿者广泛开展政治引领、扶危济困、救援救护、养老助老、青少年关爱等活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年来,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协调各方渠道,累计支持宁夏项目76个、款物7097.1万元。各位代表和理事、监事切实发挥作用,1025家单位成为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助力人道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5年来,全区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始终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矢志奋斗、笃定前行,扶危济困、义行天下,奋力开创中国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宁夏新篇章。(记者 何耐江)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