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银河村商贸物流中心分拣西红柿。
西夏区就业专干入户了解群众就业情况。受访单位供图
金凤区第二十一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一起读绘本。
孩子们在托育班上感统训练课。
医护人员为西夏区环卫工人体检。受访单位供图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银川市精心谋划、倾心实施民生“十心”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截至11月底,2024年度确定实施的50项民生“十心”实事已全部完成,兑现“当年确定、年内见效、群众受益”的庄严承诺。
银川市2024年民生“十心”实事共十大类50项,涉及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分别为交通畅行“顺心”实事、幸福宜居“舒心”实事、休闲健身“悦心”实事、富民增收“稳心”实事、优质教育“连心”实事、看病就医“安心”实事、文化惠民“润心”实事、社会保障“暖心”实事、老幼养育“贴心”实事、住房保障“遂心”实事。
“每一件实事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都制定了任务落实清单,严格对标时序节点和目标要求,持续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银川市政府督查室负责人介绍,在推进民生实事时,牵头部门、责任单位不设上限,有12项实事超额完成。不仅让更多群众受益,也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执政为民”的力度,“民生清单”变成了百姓的“幸福账单”。
幸福宜居 “舒心”实事之打造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村6个
村里建起了商贸物流中心
“一村一品”带领百姓双向奔“富”
“吴英虎真是个大忙人!”“就是,他的地要是会说话,还要求着他歇一歇呢!”12月24日,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商贸物流中心内,村民张艳玲和同伴一边分拣冰激凌萝卜一边调侃道。
她们口中的吴英虎是银河村9社的“土著”,今年在村里流转了近600亩地,并将这些地“物尽其用”。3月,大地刚刚复苏,吴英虎先种了120亩小麦;紧接着又种了六七十亩紫甘蓝和400多亩玉米;7月,小麦和第一茬紫甘蓝陆续丰收,之后复种的冰激凌萝卜、青萝卜以及第二茬紫甘蓝又陆续“登场”;9月,玉米迎来大丰收;10月,萝卜、紫甘蓝上市,吴英虎又摇身一变成了电商供货商……
吴英虎为啥这么忙?这要从银河村说起。银河村拥有2300余栋日光温棚和4800余亩特色瓜菜种植基地,是银川市的“菜篮子”,远近闻名的瓜菜基地。出生在这里的吴英虎好像自带“种植基因”,只不过由于条件所限,前些年属于“小打小闹”。2023年,银河村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成银河村商贸物流中心,吸引11位客商入驻后,吴英虎彻底放开了手脚。
“以前蔬菜到了采摘期,我得站到田间等着商贩来地里商谈好了才敢雇人采摘,生怕采多了卖不完。商贸物流中心建成后,当天卖不完的菜可以收进冷库,再也不用担心保鲜问题了。比如我种的心里美萝卜,采摘后在冷库放了两个多月,吃起来还是嘎嘣脆。”吴英虎介绍。今年10月,银河村“两委”与入驻企业宁夏福宁天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共识,由该公司利用电商平台将银河村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已经售出100多吨宁夏土特产,销售额达30多万元,其中,银河村的螺丝菜、萝卜、紫甘蓝等颇受欢迎。
今年年初,银川市将打造6个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村作为“十心”实事之一,银河村是其中之一,其他5个村分别是兴庆区滨河家园四村、金凤区润丰村、西夏区十里铺村、灵武市泾兴村、永宁县纳家户村。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银川市巩固提升“一村一品”品牌,将这6个村打造成了“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村。
社会保障 “暖心”实事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体检
畅通新 就业群体入会渠道
你的健康“娘家人”来守护
“以前查出有脂肪肝和高血压,这次体检指标都正常了,我和家人总算放心了。”12月25日,饿了么银川市金凤区紫园站骑手杨文源结束一单外卖派送后,回到站点。
杨文源今年34岁,从事新业态行业已有5年,今年9月开始做外卖员。10月份,银川市总工会为新业态行业从业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杨文源赶上了这波福利。“外卖员、快递员平时工作忙,闲暇时间少,对身体健康也不够重视,工会提供的这项服务真正让我们感觉被关心了。”
近年来,银川市各级工会累计投入500万元,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环卫工人等群体免费健康体检10万余人、女职工“两癌”筛查2.6万余人、健康宣讲400余场(次)。
“拿到报告,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很安心。”7月,在西夏区圆通速递站点从事客服工作的肖才慧参加了免费“两癌”筛查。“‘两癌’是女同胞最关注的健康问题。当好‘娘家人’,守好职工身心健康是我们的责任。”银川市总工会女工部负责人马小燕表示。
今年,银川市将为全市一线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健康体检列为社会保障“暖心”实事之一,通过“项目化、系统化、精准化”重点推进。今年4月,西夏区200余名环卫工人享受到了首批体检服务,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行了血常规、B超、肺功能等多项检查。
银川市总工会还畅通体检通道,通过“三甲医院+直检通道”“一人一档”提高检查便利性和满意度。“我们将不断畅通新就业群体入会渠道,优化工会服务阵地,撑好‘健康防护伞’,持续擦亮‘工会在身边·服务零距离’服务品牌。”银川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底,银川市今年已为14199名环卫工人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其中环卫工人6942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5124人、联盟医院完成体检219人,女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两癌”体检筛查1914人。
富民增收 “稳心”实事之助力困难群众再就业
“大数据+铁脚板”帮扶
公益性岗位为困难群体就业托底
今年25岁的刘强(化名),因脑瘫后遗症造成肢体二级残疾,初中毕业后多次尝试就业,皆因身体原因放弃。幸运的是,公益性岗位帮他脱离了困境。
今年年初,西夏区镇北堡镇就业专干郑丹来到刘强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后,安排其到家附近的德林村当村组长。
“镇上招聘公岗了,你快来报名吧!”今年3月,郑丹给刘强打来电话,“你腿脚不方便,把身份证、照片通过微信发给我,我帮你办理”。
“报名、填表、提交材料,我没出家门,郑丹都帮我办好了。”刘强感激地说。
12月24日,在镇北堡镇民生服务中心残联专干岗位上,刘强正忙着整理镇上残疾人的资料。“镇北堡镇共有216名残疾人,每个人的情况我都了解。”
为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发放两项补贴、讲解相关政策、发放辅具……刘强每天忙忙碌碌,因为自己是残疾人,他更懂得残疾人的不易。“残联就是残疾人的娘家”,刘强始终记得接受培训时老师说的这句话。
“我们每年年初都会通过摸排掌握辖区群众的就业情况,对于困难家庭会特别关注,一般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帮扶。”郑丹表示,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政策以及“大数据+铁脚板”帮扶模式,帮助困难人群就业。
截至11月底,银川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431个,其中,自治区分配公益性岗位1085个,各县(市、区)购买546个,市本级开发800个。
优质教育 “连心”实事之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今年建成普惠性幼儿园16所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近六成
今年,银川市建成普惠性幼儿园16所,其中政府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了3所,其余13所为小区配套建设。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近60%。
“我给孩子报了金凤区第一幼儿园,但摇号没中,金凤区第二十一幼儿园是金凤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分园,基础设施好,老师非常有活力,对孩子也很耐心,孩子入园后每天都开开心心的。”银川市民张璇说。
金凤区第二十一幼儿园今年秋季开始招生,为满足金凤区中部片区幼儿入园,设计规模为15个班450个学位。幼儿园负责人介绍,明年春季将继续招收适龄幼儿。同时,幼儿园正在申请托育服务,未来还可招收2岁至3岁幼儿。
手脚并用钻洞洞、张开双臂走平衡木、跨越障碍上滑梯……12月24日,金凤区林溪幼儿园托育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感统训练。“我家孩子2岁3个月大时送进托育班,当时还不太会说话,现在孩子不仅语言表达好,行动协调能力也强。”银川市民马斌说。
“我们幼儿园去年开园,当时设置了两个托育班,通过在社区开展公益托育服务等举措,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招生情况还不错。”该园园长陈曦介绍。此外,幼儿园还增加了亲子互动、家长课堂、家庭教育咨询等服务,与定点医疗机构合作,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筛查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以来,银川市拨付2023年度三区普惠性幼儿园奖补资金近2000万元,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平稳运行。银川市教育局还鼓励各幼儿园通过开展托育服务,提高场地利用率,探索转型发展。
社区工作人员扶郝娜坐在助行器上。
居民在智能测听舱进行听力监测。
年轻人也到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打卡体验。
临湖一村居民楼已更换了燃气架空管和地埋管。
老幼养育 “贴心”实事之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
一人一档 精准改造
2504张家庭养老床位守护“夕阳红”
“我们安装好助行器具后,她握着我的手哭了。”负责适老化改造的崔文军对郝娜印象深刻。
今年,银川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截至11月底,已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504张。
郝娜今年63岁,28岁时离异,独自抚养女儿长大,6年前因患小脑性共济失调症,行走逐渐困难。女儿远在广东工作,她只能轮流住在3个侄子家。2021年,郝娜入住金凤区临阅家园公租房。这两年,她的腿部肌肉日益萎缩,今年5月社区专干罗云欣为她办理了残疾人证,7月办理了低保。
崔文军是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养老机构业务负责人,他说,为郝娜家免费安装配置的适老化改造产品有淋浴椅、防滑地垫、可移动床边扶手、助行器、4G网关、NB紧急按钮等,一共3058元。
12月25日,崔文军来到郝娜家,了解适老化产品使用情况。郝娜说,折叠助行器很方便,已经成了她的另一条“腿”,没有助行器时,她只能推着外甥女给的简易折叠行李箱走路。助行器功能全,在残疾人通道的斜坡上可以刹车缓行,走累了能坐下来休息,买菜时可以把菜放到后侧的储物筐里。沐浴椅使用频率也很高,“坐上它,洗澡时再也没有跌倒过”。
“这个呼叫器可以用按钮控制,也可以用语音控制。”郝娜家卫生间有NB紧急按钮,她设置的紧急联系人是楼上的曹大姐,遇到紧急情况,她喊“救命、救命”,呼叫器就会直接拨打曹大姐的电话。
按照需求导向、专业支持、家庭参与的原则,银川市民政部门在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对适宜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智能化改造。银川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从1.4万名60岁以上低保、特困老年人中摸排确定受益群体,按照一人一档、一户一策的要求,前期对老年人进行了需求和身体评估。在今年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的老幼养育“贴心”实事中,原定为全市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1500张,目前已经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休闲健身 “悦心”实事之新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家门口有了“百姓健身房”
22个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等你来打卡
“这里的健身器械很齐全,还有专业教练指导,收费也很便宜。我连续做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效果挺好。”12月24日上午,在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丽景社区运动健康中心,45岁的任向民说。
两年前,任向民突发脑梗,治疗后留下了腿脚不灵便的后遗症。为进行康复训练,他每个月都要去几趟医院。“来回很不方便,康复费用也高。”任向民说,今年9月底,丽景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成投用,离他家步行只需五六分钟。健身教练向他推荐了康复健身车,还帮助他进行手部腿部肌肉锻炼、足底滚珠按摩、手脚协调等方面的康复训练,没想到效果非常明显。
“丽景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占地面积235平方米,由社区提供体育文化共建阵地,银川市体育局联合舒华体育共同打造。每日从9时开放至20时30分,居民可任选时间锻炼,享受优质的健身普惠服务。”丽景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设置有氧运动区、力量训练区、老年锻炼区,配备了跑步机、综合训练器等多种健身器械,还可根据居民需求预约专业教练提供健身、康复指导服务。同时,居民可通过运动数据大屏,在运动过程中实时查看运动数据,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健身计划,提高运动效率。
打造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是银川市2024年休闲健身“悦心”实事之一,也是银川市体育局“运动促进健康”重点民生项目之一。截至11月底,银川市在兴庆区胜利街街道清苑社区、大新镇燕祥社区、银古路街道友爱社区,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保伏桥社区,西夏区文昌路街道艺术巷社区,永宁县望远镇逸兰汐社区,灵武市城区街道水木灵州社区等居民集中区域建成16个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加上此前试点建成的6个,银川市已有22个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成为群众就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体育部门将持续推进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推动老百姓家门口健身场地设施的扩大供给和提档升级,通过低收费方式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高品质体育健身需求。”银川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病就医 “安心”实事之实施“睡得好,听得见”项目
社区免费筛查 结果上传医院 上万居民“睡得好听得见”
12月20日,72岁的叶女士到兴庆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得知可免费筛查睡眠问题,当即体验了居家睡眠监测仪。监测信息自动上传至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诊断中心智能睡听平台,次日叶女士收到结果,医生告知她患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需转诊专科医院治疗。叶女士这才惊觉,多年睡眠不佳并非年老所致。
叶女士免费筛查睡眠问题,得益于2024年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睡得好,听得见”项目的实施。听力、睡眠障碍堪称诸多健康问题的“源头”,可能诱发心脑血管、呼吸、精神等方面疾病。今年3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开启“睡得好,听得见”项目。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之力,该院率先在阅海万家F社区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全市睡眠、听力有困扰的市民提供免费筛查,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构建起医院、社区、家庭紧密相连的数字化闭环服务新模式。
3年前,阅海万家F3区的赵女士因长期熬夜加班,出现耳鸣、听力下降问题。“工作忙,没时间去医院,前段时间听婆婆说社区能免费测听力,就想试试。”在阅海万家F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赵女士走进智能测听舱,20分钟后监测完毕,监测信息上传至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智能睡听平台。次日结果出来后,医生提醒她避噪音、少熬夜,去专科医院复查。赵女士感慨:“耳鸣好几年没重视,多亏社区免费筛查和科普,过几天一定去医院,不能让听力恶化。”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办公室负责人韩娟娟介绍,项目实施以来,该院在三区两县一市遴选了16家基层医疗机构推进落实,先后开展培训8场次、宣传义诊6场次,发放“科学睡眠、科学爱耳”健康教育处方3800余份。截至目前,已完成智能多导睡眠监测及诊断超8500人,通过智能测听设备监测并发放远程诊断报告超1万人,均超额完成既定任务;对8200余名筛查结果阳性人员电话回访,给予睡听疾病防范改善知识宣教与就医指导。
住房保障 “遂心”实事之消除老化燃气管道安全隐患
拧紧“安全阀” 用气更放心 10个老旧小区燃气管道“焕新”
走进兴庆区临湖一村小区,2号、3号、4号、7号等居民楼更换的架空管“穿上”了明黄色的“衣裳”,进入居民家中。临湖一村竣工于2005年,燃气管道锈蚀,达到使用年限。2023年8月,该小区实施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共布设架空管道538.5米、地埋管道69.8米。
在金凤区银新苑二区实施的金凤区北部庭院燃气管道及设施改造项目,当前已进入冬歇期。项目管理单位负责人介绍,项目涵盖88个居民区,其中一标段有银新苑、枕水花园、欧陆经典、丰阅家园一期和二期及锦绣苑等14个小区,总投资985.57万元,计划明年3月复工,明年11月底完工。
去年起,银川市计划用2年到3年时间对全市使用超过20年的燃气管道及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今年,银川市将更换更新10个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消除老旧燃气管道安全隐患,让居民安全放心用气,列入2024年为民承诺的“十心”实事之“遂心”实事。根据银川市城市管理局的数据,截至11月底,该项民生实事已办结,正丰花园、南园二村、恒安苑、临湖一村、玉皇阁小区等10个小区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已完成。
“去年,银川市开始实施燃气管道及设施更新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对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136个庭院小区运行超过20年、约154公里中低压钢质管道进行改造,项目总投资2.67亿元。截至目前,136个小区管道更新改造进入收尾阶段。”银川市城市管理局燃气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临近年底,银川市谋划实施燃气管道及设施改造项目9个,项目总投资8.17亿元,涉及三区1691个居民小区,计划2026年底完成所有项目建设,切实保障城市燃气供应安全。(记者 王若英 张雪梅 焦小飞 高晓刚 裴艳 张艳丽 见习记者 贺静 杨月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