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在直播间里向广大网友推介良田镇的特色农副产品。
每天早晨7点,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65岁的村民伍花珍便骑着电动车,来到位于村东头的金凤区良田镇现代科技扶贫产业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这个园区里,像伍花珍一样打工的村民还有2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有4人,而雇用他们的,正是宁夏聚百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张亚东。
在“折腾”中积累经验
“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赚”,张亚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张亚东2012年从固原市彭阳县搬迁到和顺新村,看着周边村民种植果蔬赚了钱,他和妻子也心动不已,“当时搬过来村上组织我们去周边地区转了转,我就发现休闲农业是一条好路子。”于是,2014年张亚东在和顺新村开起了农家乐,种上了果蔬大棚,日子就这样慢慢好了起来。
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张亚东一直在“折腾”,成立合作社、种植香菇、开办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直播带货、跑市场、找销路……“为啥一直折腾?”面对记者的问题,张亚东坦言,发展农业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行,先进的种植技术和销售理念都少不了。“这些年我涉足了很多领域,经验更丰富一些,而我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用这些理念影响更多的村民。”
助村民家门口增收致富
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建档立卡户的收入,2018年,金凤区良田镇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在金星村四队规划建设占地268亩的扶贫产业园区,建成双面大拱棚83栋。今年1月1日,园区由宁夏聚百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家联合社租赁种植经营,租赁资金作为园区收益。“租下了温棚后,谁来种成了最重要的事,我们就积极联系周边村子的村民和建档立卡户,这样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又解决了村里年龄偏大、无技术能力的村民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张亚东说。
“我从家里骑电动车来就15分钟,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钱,一到时间工资就打到卡里了。在家门口打工,离家近,又方便,油盐酱醋的钱就够了,还能给孙子掏个学费呐。”伍花珍说,这份工作不仅让她赚了钱,还学到了种植技术。“我现在也会种菜、种树了,以后如果有可能,我也想种葡萄,赚更多的收入。”对于未来的生活,伍花珍充满了希望。
为村民们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是张亚东的最终目的,他告诉记者,今年联合社的83栋拱棚有79栋种了葡萄和樱桃,其余4栋用来引进瓜菜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园区将来还要改良种植品种、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转变村民的思路,进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让农产品走得更远
记者了解到,目前良田镇现代科技扶贫产业园采取“集中租赁经营,资产收益分红”的模式,通过承租经营、收益分红等形式,每年向建档立卡户每户返还1.1万元,为贫困户探索出产业脱贫新路。“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同时,接下来重点要做的就是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线上公众号以及线下社区销售渠道,让良田镇的特色农副产品走得更远,同时助力农户脱贫。”张亚东说。
据介绍,目前张亚东和村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有3%的销售金额会被提取为扶贫公益金。“一部分金额提取到扶贫公益金,通过农资扶贫的方式,对建档立卡户进行实实在在的扶贫帮扶。”张亚东告诉记者,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他深感自己重任在肩。“我只想为父老乡亲干点实事,让大家的日子都好起来。”质朴的言语,折射出张亚东带领村民致富的坚定信心。(记者 詹思佳 实习生 张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