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图片头条
全国“放鱼日”宁夏100万尾鱼苗回归自然
2021-06-07 18:07:30   
2021-06-07 18:07:30    来源:宁夏日报

  放鱼喽!随着湖面上的微波荡起,100万尾鱼苗喜迁“新居”,被投入沙湖,在水里稍微迟钝几秒钟后便欢快地游向远方。6月6日,记者在宁夏增殖放流现场看到的一幕。

  6月6日是第七个全国“放鱼日”。

  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优先,聚焦黄河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积极推进“母亲河”生态平衡保护和天蓝、地绿、水清“美丽新宁夏”建设。连续19年实施黄河禁渔制度;先后建设了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2个国家级黄河鱼类种质资源场,保护总面积达到4.71万公顷,并将核心区1.1万公顷划入保护红线,实现黄河宁夏段397公里、境内重点鱼类全覆盖;累计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9个,大水面生态增养殖比重达到52.8%;对涉及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相关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累计落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环境影响生态补偿经费5000余万元,全部用于黄河渔业生态保护。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拿着水桶、水盆,把一尾尾活蹦乱跳的草鱼鱼苗放生到沙湖中,鱼苗随即游向远方。“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大家主动参与其中为家乡生态建设贡献力量。”市民赵蓉说,“今天我特意带着孩子来参加放鱼,希望通过活动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小朋友的心中,也希望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

  7年来,我区结合实施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项目、全国“放鱼日”、“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重点在黄河及其附属湖泊水域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累计放流黄河鲤、黄河鲶等经济鱼类6.5亿尾。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旨在保护濒危鱼种、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优化,意义非凡。”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吴旭东说,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保护我区水域渔业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可提升社会各界养护水生生物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跟踪调查显示,黄河宁夏段鱼类生物量显著提高,大鼻吻鮈、赤眼鳟等濒危鱼类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在部分河段全年可见。(记者 张瑛)

<p>  市民和志愿者将鱼苗放归沙湖。                            本报记者  张瑛 摄</p>

市民和志愿者将鱼苗放归沙湖。记者 张瑛 摄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